????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心實驗室成立于2001年6月,集醫學研究和教學為一體的現代化實驗室,是“福建省高水平實驗研究平臺”建設單位。
????中心實驗室總建筑面積12425平方米(茶亭院區2834M2,濱海院區9591M2);設有“臨床醫學實驗平臺”、“臨床研究與轉化中心”、“實驗動物中心”、“生物樣本庫”、“科研人才培養基地”,及15個功能平臺和8個技術服務平臺(附圖)。擁有超高分辨率激光共聚焦顯微鏡、活細胞工作站、激光顯微切割系統、全自動組織細胞處理系統、全自動流式細胞分選儀、高端多色流式細胞分析儀、數字PCR儀、超高速低溫冷凍離心機、小動物活體多模式成像分析系統和小動物超聲成像系統等大型高端設備,總資產達6196萬元,其中50萬以上大型設備已納入福建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對全省開放共享。
????實驗室引進智慧化實驗室管理模式,從整體上將實驗室人員、儀器設備、實驗室安全、環境監控、實驗平臺共享、實驗室制度、人員配置、信息發布等進行有效整合,實現實驗室現代化、規范化管理,及7天24小時對外開放。
????中心實驗室擁有一批高素質科研人才隊伍。學科帶頭人:康德智教授(博導,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神經外科學科帶頭人,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中國醫師獎獲得者,福建省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福建省級高層次人才B類,福建省優秀科技工作者等;兼任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醫師分會副會長,國家衛健委腦防委出血性卒中外科專業委員會主委,中國神經外科重癥管理協作組組長,福建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等職);翁山耕教授(博導,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普外科學科帶頭人,福建省腹部外科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常委、福建省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等職);許艷芳教授(博導,國之名醫“青年新銳”、福建衛生健康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福建省高層次人才、入選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福建省青年科技獎和運盛青年科技獎獲得者);龔婷研究員(博導,“閩江學者”特聘教授,福建省高層次引進人才);姜偉研究員(博導,福建省高層次人才,中國生物信息學學會理事,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生物信息學與人工生命專委會常務委員等);現有福建省級高層次人才B類1人,福建省級高層次人才C類5人;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7人,高級職稱10人;專職科研人員18人,其中博士10人,碩士6人。先后獲得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部委項目、福建省重大及重點科技項目、福建省衛生健康中青年重大項目、福建省自然基金等項目資助,并在《JASN》、《Cell Discovery》、《Cell Death Differ》、《Gastroenterology》、《Journal of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Circulation》等國際權威期刊發表多篇高水平論著。獲得福建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6項;福建省醫學科技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用于治療惡性腫瘤的多肽及其作為疫苗的用途”、 “一種用于腦膠質瘤的診斷裝置” 、“一種基于circNFIX基因的膠質瘤輔助診斷試劑盒及其使用方法”、“ 一種來源于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外泌體-阿霉素納米靶向藥物的制備及體外抗腫瘤的研究”、“一種可用于臨床樣品等位基因分型的DNA納米篩可再生電化學傳感器”等15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實用新型專利授權2項,計算機版權專利5項等科研成果。
????中心實驗室建設和發展理念是以我院 “十四五”總體規劃和“福建省高水平實驗研究平臺”建設總體目標為指導,堅持“人才、學科、技術、服務、品牌”五位一體發展路徑,努力打造高水平醫學研究實驗公共服務平臺,為我院,乃至福建省醫學研究和成果轉化提供優質技術支撐和科研人才培養基地。
附圖:中心實驗室架構和服務平臺
(數據更新截至2023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