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腦出血--我們很少將這兩個詞匯聯想在一起。在傳統印象中,“腦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專屬,腦內出血(ICH)是腦卒中(俗稱:中風)常見的第二大發病形式(第一大發病形式為缺血性腦卒中:腦梗死)。中老年腦內出血以高血壓腦出血最常見,青少年腦內出血主要由腦血管畸形引起。
■什么是腦血管畸形?
顧名思義,腦血管畸形就是大腦血管發育異常。
■腦血管畸形的分類。
腦血管畸形有多種類型,包括腦動靜脈畸形、海綿狀血管畸形、腦靜脈畸形、大腦大靜脈瘤、毛細血管擴張癥等。其中腦動靜脈畸形(bAVM)占血管畸形比例最高(44%-60%),且危害相對較大,本文重點介紹。
■了解腦動脈畸形。
·什么腦動靜脈畸形?
腦動靜脈畸形(bAVM)是腦動靜脈之間通過異常血管網而非中間毛細血管床相連接的一種血管畸形,這些異常血管網稱為血管巢(nidus)。
余良宏、趙明沛+年輕人常見的腦出血原因-說說腦血管畸形+插圖1
余良宏、趙明沛+年輕人常見的腦出血原因-說說腦血管畸形+插圖2(老百姓看不懂英文,建議改為更加適合普通大眾閱讀的圖片)
腦動靜脈畸形可出現什么癥狀?
動靜脈畸形常發生在20-40歲之間的年輕人群中,一半的患者表現為顱內出血,其余患者表現為部分性或全面性癲癇發作(俗稱羊癲風)、頭痛、局灶性神經功能缺失(如視覺中樞-枕葉的動靜脈畸形可出現視力下降、視野缺損)或無癥狀。
腦內出血:腦內出血是動靜脈畸形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39%-53%動靜脈畸形的主要表現。出血機制可能是在異常的發育不全的畸形血管的基礎上,血流壓力變化所致。
出血的概率有多大呢?綜合諸多學者的觀點,就群體而言,動靜脈畸形的出血風險為每年2%-4%。就個體而言,年齡增加、種族、僅有深靜脈引流、畸形團位置較深、合并動脈瘤和既往出血史等增加出血概率。具體出血風險,應由專業的神經外科醫生評判。
出血的危害有多大?我們估計每次出血所致的死亡率為10%,致殘率(神經功能缺失)為30%-50%。
動靜脈畸形是否出血(再出血)與患者的治療、預后密切相關。除了部分以難治性癲癇為主要臨床表現外的患者,是否出血、能否降低出血概率是我們對腦動靜脈畸形最關心的。
癲癇發作:約占40%-50%的病例,尤其多見于較大的動靜脈畸形患者。癲癇大發作較局灶性癲癇發生率高。常見臨床表現為突發人事不省、不自主性肢體抽搐等,短暫發作后可恢復正常狀態。合并癲癇的腦動靜脈畸形患者必須經過神經科醫師的規范治療,應定期隨訪。對于難治性癲癇,采取外科治療是合理的。
腦動靜脈畸形如何處理?
盡管近年來在腦動靜脈畸形的研究取得了很多進展,但目前還沒有成熟的藥物可以消除畸形團或者減少出血風險。對于腦動靜脈畸形的處理方法包括保守觀察和外科干預,其中外科干預包括手術切除、血管內治療(介入治療)、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治療或兩者結合。不同類型、不同部位、不同形態的血管畸形處理方法有差異,具體治療方案由專業神經外科醫生進行綜合評估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