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核醫學科成立于1978年,源于中國科學院福建分院放射醫學研究所,現為福建醫科大學核醫學專業博士學位、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是國家級住院醫師規范化核醫學專業培訓基地、骨干師資培訓基地,福建省核學會、福建省醫學會核醫學分會、福建省核醫學醫療質量控制中心的掛靠單位,福建醫科大學核醫學教研室主任聯席會主任單位,福建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及醫學技術與工程學院核醫學教研室。2005年至今累計招收核醫學碩士及博士研究生近50余人、進修生40余人,規培生30余人,2017年指導研究生獲得全國醫科院校研究生院聯盟首屆研究生臨床能力(醫學影像)競賽二等獎,教研室負責人繆蔚冰教授獲評2022年福建醫科大學“十佳教師”稱號。
????科室現有工作人員50余人,包括醫師、技師、護師、放藥合成人員和物理師等,擁有高層次人才隊伍,其中博士10人,碩士15人。曾獲省醫藥衛生科技進步獎五項,省科技進步獎三項;參與編寫《臨床技術操作規范-核醫學分冊》、《臨床技術操作指南-核醫學分冊》、《核醫學》、《Nuclear Medicine》、《腫瘤PET/CT圖譜-神經和頭頸部腫瘤卷》等專業書籍和教材;2017年獲評國家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核醫學專業骨干師資培訓基地;獲復旦大學核醫學專科聲譽排行榜華東區第四名及全國前十提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四十余項;在國內外高水平雜志發表論文100余篇;獲批國家發明專利1項。
????核醫學科的設備先進,居國內領先水平,擁有高性能PET/MR(全省第一臺)、PET/CT、SPECT/CT等高端影像設備,還配備了高能、帶固體靶的回旋加速器,可以生產多種正電子核素。科室擁有一支高水平的醫療團隊,開展腫瘤、神經和心血管等多種功能顯像,以及68Ga標記PSMA、DOTATATE、Exendin4、CXCR4、NEB、FAPI及18F標記FET、FP-CIT、AV45、MK6240、DPA714和11C標記MET、CFT等多種新型分子探針顯像,在前列腺癌、神經內分泌腫瘤、胰島素瘤、血液系統腫瘤、淋巴疾病、胃腸道腫瘤以及腦腫瘤、癡呆、帕金森等神經系統疾病診斷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
????1989年率先在省內建立核素治療病房,在茶亭院區設有8張床位。2022年濱海院區新建核素治療病區,智能信息化管理,擁有23張床位。核素治療已開展的項目包括碘-131治療甲亢和分化型甲狀腺癌、鍶-89治療骨轉移癌以及皮膚血管瘤、瘢痕的鍶-90敷貼治療等;同時還開展多項神經內分泌腫瘤、前列腺癌及其他惡性腫瘤放射性核素治療的Ⅰ、Ⅱ、Ⅲ期臨床試驗和IIT研究。
(以上數據更新截至202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