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大醫故事匯”之③】他以親情入藥,藥效直抵人心
【“大醫故事匯”之③】他以親情入藥,藥效直抵人心
來源:新華網 記者:肖和勇 蔣巧玲
在慕容慎行的書桌上,放著一摞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記滿了病人的信息:某某患者、幾時就診、病情如何、家屬電話……沒有人知道,他是從何年何月開始做這件事。他去世之后,家人在他的書房里找到好幾個大袋子,里頭裝著幾千張紙片,記錄的都是這樣的信息。
慕容慎行的兒子慕容文回憶說,父親每天晚上回到家后,不管多晚,都要先給三五個患者打回訪電話,詢問病情、叮囑用藥,做完診療指導才能安心吃飯。
這樣的習慣,慕容慎行堅持了幾十年,家人早就習以為常。“他的心里裝的都是病人,即使人在家里,想的也是怎么給人看病。”慕容慎行的夫人林惠貞說。
待患者特別親,這是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林毅眼中的恩師慕容慎行,“他常常跟我們說,素昧平生的病人把命交給了你,沒有比這更重的囑托了。醫生手上掌握的都是人的生命,而世上還有什么東西比人的生命更為寶貴的呢?”
抱著這樣的信念,慕容慎行用一顆滾燙的醫者仁心、用一甲子的身體力行,回應了患者對生命的囑托。他常對學生們說,醫生給病人開出的第一張處方,首先是關愛。他說了一輩子,也做了一輩子。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醫生朱紀婷記得,查房的時候,慕容慎行會主動和病人說上幾句蹩腳熱乎的笑話、腔調不準的方言,拉近和病人的距離。查針刺痛覺時,他常常拿著針頭往自己手臂上先用力扎幾下,示范給患者看,讓病患放下“包袱”。
慕容慎行去世之后,數十萬人在網絡空間留言悼念。一名患者說,許多年前,她弟弟身患重病求診先生,慢慢治好了。當弟弟病情緩解時,先生將一片藥分成了8份,慢慢減少藥量,并一次一次叮囑他千萬別吃過量。另一位患者則留言說,她一直掛不上先生的號,只好守在診室外,但也做好了空手而歸的準備。沒想到,慕容慎行當夜就加班給她看診,看到他們夫妻都是殘疾人,還說什么都不肯收門診費。
2018年7月,慕容慎行因膽管細胞癌晚期住進了病房,他的狀態一天不如一天,昏迷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有一天,意識已經模模糊糊的慕容慎行,突然一直往自己的口袋掏東西。看護人員問他想做什么,他說:“你幫我拿100塊錢買些肉包,分給診室外面的病人和家屬吃吧。他們一大早就在這里等我,現在肯定還餓著呢。”
對病人的關愛,早已深入他的骨髓,即便是在彌留之際,他心里記掛的仍是病人。而這些浸潤著溫情的小事,對于一個名滿天下的“大醫”來說,就像他一生救過的病人、開出的處方一樣,怎么數都數不過來。
“經常有病人走出診室后說,讓慕容主任看了以后,病好像已經好了一半。”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康德智說,醫生的職責是治病救人,但先生帶給患者的遠不止是醫技診療,他為病人血管里注入的是醫者仁心的精神良藥。
以親情入藥,給人最熨帖的安慰和力量,而藥效一定是加倍的。
原文鏈接:
http://m.xinhuanet.com/fj/2019-06/26/c_1124674662.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