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大醫故事匯”之①】一簞食,一瓢飲,一杯可樂伴一生
【大醫故事匯之①】一簞食,一瓢飲,一杯可樂伴一生
新華網福州6月20日電(肖和勇)簞食瓢飲的生活,別人不堪其苦,慕容慎行卻甘之如飴。他用一個甲子的身體力行堅守初心。
福建醫科大學博士研究生趙淼曾為一份被拒絕的快餐,尷尬得臉紅心熱。那是一個星期三的中午,交接班時,趙淼給慕容慎行打包了一份熱乎飯。但對于學生的這份熱心,慕容慎行說什么也不肯接受。那天,在門診室的小隔間,慕容慎行吃了一個包子,還時髦地開了一小罐可樂,一口一口喝完。
彼時,可樂這種“舶來品”深受年輕人喜愛。許多學生沒有想到,他們年逾古稀的老師,鐘情這款“時尚”飲料的時間已有二三十年。
許多年后,趙淼才想通老師的用心。“他不想讓學生花錢。”趙淼說,慕容老師更舍不得在吃飯這件事上多花時間。作為福建省久負盛名的神經內科專家,慕容慎行的門診總是排長隊。他的午飯,常常要拖到午后2點才吃上。為了擠時間多看病人,他不愿離開門診室;他的牙齒不太好,早年還能吃炒飯,后來就改成面條,再到后來,他索性就吃面包,配點可樂或果汁。
隨便應付之后,一抹嘴,慕容慎行就招呼學生帶患者進來看診。跟著坐診的年輕醫生,晚上10點常常餓得頭昏眼花,沖進護士站找吃的。深夜的護士站靜悄悄的,常常回蕩著這樣的對話——
“主任看完了嗎?”
“沒。”
“主任吃了沒?”
“就喝了幾口可樂!”
愛喝可樂這個“梗”,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青年醫生童銣烯的心里,五味雜陳。慕容慎行生前的病人很多,他所在的神經內科床位緊張,一些病人常常被安排到其他科室。中醫科漸漸成為慕容慎行的“第二門診”。一個值班的深夜,慕容慎行又到中醫科給病人查體。
“我猜他又忘記了吃飯,就把餅干和飲料都拿出來。”童銣烯說,慕容慎行看到可樂,疲憊的眼角閃出神采。他一口氣就喝完一杯,又主動要了一杯。“他喝飲料的模樣,像極了孩子。”
這名不善言辭的醫生突然哽咽著說不出話來。“他完全沒有必要這么對待自己。”童銣烯沉默了一會又說,慕容老師一直是這樣,讓人看了特別心疼,肅然起敬。
福建省神經病學研究所林珉婷是慕容慎行生前的助理,與他朝夕相處了21年。在林珉婷的記憶里,慕容慎行晚年坐診,體力透支厲害。她勸他回家休息,他就揉一揉眼睛,抿一口可樂提神。
林珉婷說,除了病重住院日子,大家就沒見過他有好好吃飯、休息的時候。“一年365天,除了出差會診,其他時間,都能在診室、病房、教學室找到他。”
“助學賬單”至今讓林珉婷感動不已。那是在2009年,慕容慎行將“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師”獲贈轎車轉讓款項24萬元全數捐出,在福建醫科大學設立“育才獎學金”,資助品學兼優的困難學生。彼時,慕容慎行的妻子身患重病,靶向治療急需花錢。在去給學生上課的路上,以往風風火火的慕容慎行,頭一次放慢腳步,跟助手算了一筆“助學賬”:如果每個困難學生捐助2000元,一年幫上30個,4年下來就幫上了120個……
“小林,這樣做,不是很好嗎?”慕容慎行說完擰開蓋子,喝了一大口可樂,臉上又出現十分滿足的神情。
慕容慎行一生熱愛教學,熱愛學生。對于視他為“偶像”“大神”的學生,慕容慎行常常和他們打成一片。他一生拒絕過無數紅包、禮品和錦旗,唯獨不會拒絕學生塞給他的可樂。在他還能站在三尺講臺授課的年月,人們常常看到,學生們圍著他聊天,他會打開瓶蓋抿上兩口可樂,瞇起眼,咂咂舌,享受得很。
2018年8月17日,首個“中國醫師節”前夕,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為慕容慎行舉辦從醫從教62周年慶祝活動,他的學生從海內外趕來,許多他救治過的患者也從各地趕來。
這一天清早,慕容慎行醒得特別早。“我們把他身上的管子都拔掉,請他坐在輪椅上。但他一直堅持要站起來,就像之前給我們上課一樣。”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林艾羽說,慕容這一天狀態出奇好,上臺之前還很興奮地提出,要喝一點可樂。
這一天,他喝下了85毫升的可樂。在師生、親友的攙扶下,顫巍巍地走向講臺。但這一次,他在臺上說了不到2分鐘,身體就堅持不住了。轉身離開的身影,滿是不舍。我們從一段當時錄下的視頻中聽到,離開之前,他說,“我還要站著,講100分鐘。”
聽者無不動容,潸然淚下。
直到慕容慎行重病住院,仍有學生給他帶可樂。只是那時,他身上的癌細胞已經擴散,昏迷的時間越來越長。清醒的時候,限量的可樂竟像鎮痛劑一般,讓他“食髓知味”。
如今,已經很難有人能說清楚,慕容慎行為何如此喜愛可樂。他去世之后,一種流傳很廣的說法是,上世紀70年代,慕容慎行曾參加中國援助塞內加爾醫療隊。喝可樂,可能是援外期間清苦生活中的一種享受。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醫生林毅常常想起與慕容慎行相處的時光。“他好像沒有離開。可是,我們喊他主任,聲音傳不過去。我們給他倒可樂,杯子遞不過去。”
“一簞食,一瓢飲”,樂在其中。慕容慎行對物質生活的追求,淡薄得讓人汗顏:他穿了一輩子“的確良”襯衫,一只黑色皮包用了幾十年。他的孩子們工作之后,給他買了比較貴的衣服,他反而不習慣。直到去世時,那些好衣服,依舊在衣柜里,光鮮如新。
原文鏈接:
http://m.xinhuanet.com/fj/2019-06/20/c_1124649788.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