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上午,許先生(化名)手捧感謝信與錦旗,和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肝膽胰外科、疝外科的醫護人員們開心地合影。這張定格了一張張燦爛笑容的照片,也見證了一場醫患之間5年的生命之約。
這是一場特殊的“生日會”。當天上午,附一醫院肝膽胰外科、疝外科全體醫護人員為康復5周年的肝癌患者許先生,慶祝“5歲”生日,并獻上禮物、鮮花和祝福。許先生則為治療組的醫生鄭巖松主任、陳明流主治醫生和全體護士,獻上了感謝信和錦旗。科主任張志波教授表示,這場特殊的“生日會”,旨在增加更多患者的康復信心,堅定康復意志,最后能健康回歸社會。

許先生與醫護人員合影

感謝信及錦旗
回憶起5年前的這一天,許先生很感慨。如今,他已”重生“5周年,他表示,現在的自己彷佛換了一個人生,更加珍惜生命,珍愛家人,熱愛生活,并且感恩擁有的一切,也希望用自己的綿薄之力給更多和自己一樣的患者帶去信心和希望。
“一個患者溫暖了一群醫生。”鄭巖松主任說,患者積極配合治療、醫患間良好的溝通,為疾病的康復奠定堅實的基礎。許先生的案例,也同樣堅定了醫護團隊治療肝癌的信心。
慶賀會上,許先生還向大家交流了康復經驗。他說,自己發病初期心情十分低落,后來通過每一次復查時醫護人員的鼓勵,讓他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5年間定時復查,未延誤過一次,再加上自己的規律作息和體能鍛煉,通過5年的堅持,身體恢復得很好。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癌癥并不可怕,癌癥患者的人生依然美麗。
最后,張志波主任代表科室為許先生送上“5周年禮物”---500一個裝著500顆許愿星的許愿瓶。這500顆許愿星是肝膽胰外科、疝外科全體醫護人員共同折疊,每顆許愿星內,都留下了醫護人員的祝福。

張志波主任提議,今后,科室想為每一位康復5周年的癌癥患者舉辦這樣的“生日會”,也希望有更多的癌癥患者可以加入“5年大軍”,互相鼓勵,跨過生命的黑暗地帶,增加生命長度的同時,提高生命的質量。
據悉,我院肝膽胰外科是我省專科技術覆蓋最全面、規模最大的肝膽胰專科和器官移植中心,技術實力雄厚,年開展各類復雜肝膽胰手術近千例,科室不斷學習國內外腫瘤治療的新技術,并運用于臨床,確保腫瘤治療的規范化和個體化,為廣大患者提供安全、溫馨的健康服務。
附感謝信全文:
感謝信
----紙短情長,生命路上,感謝有你
15區的醫護人員們:
你們好!
我曾于2016年5月在貴科接受治療,其實,自我治愈出院的那天起,一直很想寫這封信來真誠感謝你們,是你們救了我一命,也讓我更加懂得了珍惜與感恩。在此,也希望我的經歷能給癌癥患者一些小小的幫助,不要輕言放棄!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2016年4月,不知為何,幾個月來我的體重明顯下降,但我并不十分在意。不久后在廈門中醫院體檢時發現肝癌,醫生告訴我要盡快治療,否則將有生命危險。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心情還是非常沉重,人在絕望的時候,往往會亂了分寸。后來經一位朋友介紹,我找到了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鄭巖松主任。經過一系列檢查,主管醫生鄭巖松主任告訴我有辦法治療,這對我來說無疑是生命的希望。
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我對醫學一知半解。對手術及預后都十分焦慮。鄭巖松主任和陳明流主治醫生,對我及家屬進行了仔細的溝通,讓我對手術有了信心。2016年5月6日,我的手術很成功。手術后,我感受到15區肝膽胰外科的全體醫護人員無微不至的關心,尤其是鄭巖松主任、陳明流主治醫生,以及以孫萍護士長為首、蔡燕清主管護師、林日平主管護師、周冰冰護師、周阿玲護師、董婷婷護師為代表的白衣天使們。她們在護理我的過程中,盡職盡責,細心貼心,讓我在這段住院經歷中感受到了人心溫暖。不久后,我順利出院。
其實,現在回過頭來寫這封信,也是許多感慨,當我被檢查出來得了肝癌的那刻起,中間的痛苦絕望真的不是親身經歷沒有人會了解。這段經歷感覺就是昨天的噩夢那般,就在昨日,就在夢里,還在掙扎。還好上天憐憫,遇見你們,這個噩夢終于可以醒了。天空也逐漸開始發亮……自此以后,一切開始順利。
如今我術后已經5年了,身體恢復地很好,每個月的甲胎蛋白以及每3個月一次的磁共振檢查,指數已經正常。每次復查,鄭主任都會把術后要注意的事情耐心細致的交待,就像對待自己親人那樣!經歷了這樣的磨難,真的會對生活非常感激,也非常知足于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我無以為報,只能健健康康地活下去,不辜負您們的無私照顧,也希望給更多的病友帶去信心和希望!
最后,我謹代表我們全家,再次向15區肝膽胰外科的鄭巖松主任、陳明流主治醫生,孫萍護士長等全體醫護人員,致以最誠摯的感謝和深深的敬意!
患者:許XX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