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至29日,由中華預防醫學會、中國老年醫學學會、中國醫師協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福建醫科大學聯合主辦,《中華高血壓雜志》編輯部承辦的“第11屆武夷高血壓高峰論壇”在福州召開。
本次會議采用線上形式,70余位來自全國各地的高血壓專業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通過視頻“共聚一堂”,就高血壓基礎和臨床等各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與分享。我院副院長、《中華高血壓雜志》常務副主編、編輯部主任謝良地教授致開幕辭,福建醫科大學林旭副校長致歡迎辭。我院吳可貴教授、蘇津自教授現場出席開幕式。

本次論壇共設高血壓及相關疾病研究進展、指南與實踐、靶器官保護、高血壓大時代、基礎與轉化醫學及管理、青年、護理論壇等分會場,來自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數十位專家教授結合國內外高血壓的最新研究進展及團隊研究成果,進行了精彩的專題報告。
胡大一教授(具體職務)在題為《健康中國,我們在行動》的開場發言中指出,高血壓是實施心腦血管病防治行動的重要抓手,提升高血壓控制率是減少心腦血管病發病率與死亡率的關鍵措施。做好高血壓防控,需要廣大醫務人員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加大科普力度。
謝良地教授指出,健康教育是提高高血壓三率(是什么,列出來)的基礎。李玉明教授指出,要“賦能社區,提升基層高血壓防治能力”。曾春雨教授也指出,通過“互聯網+”和“達標驛站”項目,采用“遠程指導+專家下基層”相結合的方式,是解決高血壓防控最后一公里的重要途徑。

趙連友教授回顧了我國高血壓防治70年的光輝歷程,孫英賢教授介紹了2020年高血壓防治和管理方面的新進展,陳魯原教授和孫寧玲教授分別從運動和膳食鹽攝入等方面進行了報告,王增武教授解讀了《基層心血管病綜合風險管理實踐指南》,馮穎青教授報告了高血壓患者的血脂管理策略。
在治療方面,王繼光教授回顧了利鈉肽系統與高血壓的關系,同時報告了新的藥物沙庫巴曲/纈沙坦在臨床的應用;林金秀教授介紹了目前降壓治療的新靶點,指出“目前新的降壓藥物尚無突破,早期、優化、簡化、強化仍是目前降壓治療的主旋律”;蔣雄京教授報告了去腎神經治療高血壓的挑戰與探索;郭藝芳教授、張新軍教授、孫剛教授和林海龍教授都關注到了老年高血壓的治療和管理問題;郭子宏教授報告了高腎素型高血壓的診療措施;蔡軍教授就單基因高血壓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精彩的報告。
在診斷方面,蘇海教授報告了白大衣高血壓患者醫院外血壓差異,李燕教授報告了中心動脈血壓在臨床上的應用。
隨著診斷技術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繼發性高血壓被發現。會議期間,王浩教授、李南方教授還分別從指南及臨床病例角度對繼發性高血壓進行了報告,楊天倫教授報告了對新的繼發性高血壓的思考,余靜教授報告了避孕藥相關高血壓的管理。
在靶器官損害方面,商黔惠教授報告了高血壓患者動脈硬化指標與腎臟損害的關系,吳壽嶺教授關注了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的關系,洪華山教授和陶軍教授分別對腸道菌群引起的血管衰老和線粒體功能與血管保護進行了報告。
在相關疾病方面,韓清華教授報告了冠心病患者的血壓管理,萬建新教授和朱鵬立教授都關注了高血壓與腎臟疾病的關系,楊立勇教授報告了代謝異常與心腎綜合征,魯楠教授報告了主動脈夾層的預后因素,柴大軍教授報告了2020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診療的新觀點,阮琴韻教授報告了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聲診斷進展。
本次會議青年論壇還開設了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和腎上腺靜脈采血(AVS)專題,邀請到相關領領域的15位青年學者,就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的診療及AVS放入操作要點及臨床應用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
基礎和轉化醫學論壇上,胡清華、張浩、陳豐原、陳厚早、鄧朝勝和鐘久昌等多位教授對肺動脈高壓發病機制、外科治療、RNA編輯及能量限制與線粒體穩態調節、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及高血壓心肌纖維化等相關專題進行了精彩的報告。
閉幕式上,吳可貴副主編還宣布了“《中華高血壓雜志》2019-2020年度優秀論文”的一、二、三等獎名單。
“武夷高血壓高峰論壇”已舉行了11屆,會議內容、形式不斷更新,本次會議首次創新會議形式,以網絡形式全程在線舉辦,會議內容全面涵蓋高血壓及相關交叉學科領域的學術內容。本次學術論壇的舉行,不僅促進了相關專業學者之間的學術交流,更提供了開拓視野、了解學術前沿知識的平臺,為提高我國高血壓領域的整體診療水平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中華高血壓雜志》編輯部 張劉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