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我院護理部舉辦“2020年護理質量持續改進項目成果評價會”。本次評價會由護理部主任林蓉金主持。現場7名專家組成評審團,對全院57個護理改進項目進行評審。會上各護理單元抓住科室質控重點內容,明確重點環節,通過多元的科學管理工具,不斷提高護理質量,保障患者就醫安全,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提升患者就醫滿意度。

護理部林蓉金主任致辭
以評促改,保障患者就醫安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急診醫學中心將“3+2+1”管理模式運用于急診儀器管理,通過三級指控模式,兩科協作方式,一項同質化培訓,完善了《安全督查工作日志指南2.0》《儀器安全督查工作日志2.0》《安全督查班崗位說明書》。經過中心護士的臨床實踐,逐步形成一套標準化、制度化的操作流程,確保急救設備始終保持完好備用的狀態,從而為危重癥患者贏得搶救時間,切實保障患者就醫時的安全。

應急演練與儀器培訓

安全督查工作日志指南2.0

儀器使用信息化
防患于未然,杜漸于伊始。32區康復科成立了護理質量持續改進品管圈——“泰山圈”,意指希望患者的行走穩如泰山,不發生跌倒。經過臨床實踐,改進效果顯著,與去年同期相比,該科的跌倒/墜床發生率由1.95%降至0.76%,事實證明,護士對患者實施預防跌倒措施,不僅能夠為患者的行走保駕護航,同時也提高了患者及家屬對影響跌倒的因素、預防跌倒的處理方法、助行器的使用等相關知識的知曉率,減輕了患者的痛苦,促進醫患和諧。
“泰山圈”圈徽
高危患者床尾懸掛“泰山圈”高危標識

護士為患者進行防倒/墜床健康宣教
以改促進,改善患者就醫體驗
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35區全科醫學科在日常護理工作中,發現部分患者對檢查流程體驗感不佳。為此,該科護士們成立了質控小組,從“人、機、法、料、環”幾方面進行了深度原因分析,精細化了檢查的宣教流程。科室護士通過檢查準備及注意事項相關知識培訓、制作科室檢查宣教手冊及彩頁、制定“檢查前準備”核對單三項對策,患者再詢問率由72.7%下降至24.2%。此項質量持續改進易推廣、易掌握,在提升護士工作效率的同時也改善了患者的就醫體驗。

輔助檢查宣教手冊及彩頁

護士為患者進行檢查前健康宣教
精心是態度,精細是過程。28區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通過護理質控會議及科務會、安全自查、檢驗科反饋多維度調研,選取“提升患者痰標本合格率”作為本次護理質量持續改進項目。通過規范患者標本留取和送檢流程、制作視頻、PPT、留痰宣傳海報、公眾號文章進行宣教、設立專員對痰標本進行送檢前初篩等有效措施,痰標本送檢合格率每個季度呈上升趨勢,由92.69%提升至99.56%。此項目的有效開展既減少了檢驗科的工作量,又可以有效縮短患者等待檢驗結果的過程,減輕患者的經濟壓力和心理負擔。


留痰宣傳海報及指導視頻
以進達優,提升患者就醫滿意度
舉網以綱,千目自張。13區甲乳外科抓住患者入院這一重點環節,通過“PDCA”循環管理,提高患者入院宣教知曉率。病區護士通過加強自身溝通技巧、組織入院宣教情景演練、制定完善宣教流程、豐富宣教方法等對策,使患者入院宣教率達96.23%,患者對護士進行入院宣教時的滿意度也從81.25%提升至96.25%。該項目還使患者更加熟悉住院環境、減輕焦慮,提高患者主動參與意識,促進護患信任感。
始于需求,終于滿意。56區CCU組建“心心相印”品管圈,通過提高護士職業素養,提升了住院患者滿意度。品管圈成員經過1個月的資料收集和匯總,運用滿意度調查表進行科內自查,并對患者滿意度調查表進行分析,制定解決方案。科室通過內訓師禮儀培訓,培養護士微笑服務患者的理念,塑造護士白衣天使的形象氣質;并開設化妝小班課以及溝通技巧課,鼓勵護士淡妝上崗。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活動期間共收到患者及家屬送來的表揚信21封、錦旗11面,滿意度由92.3%提升至100%。


禮儀培訓 感謝信
今年是我院深化改革的攻堅之年、全面建成“雙高”的關鍵之年,林蓉金表示:“護理質量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與安全,關系到醫院在社會公眾中的形象。保障患者安全,減少患者傷害是醫療護理服務的基本要求。此次護理質量評價會旨在‘以評促改、以改促進、以進達優’,給全院護理同仁提供一個展示與交流的平臺,使大家能夠互相學習、相互借鑒、共同提高。”
在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的道路上,任重而道遠。附一全體護理人員將牢記習總書記“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講話精神,持之以恒運用各種科學的質量管理方法開展護理質量改進活動,不斷提升我院的護理質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護佑患者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