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科學性及其實踐的偉大意義
信息來源: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5568632244326603031&item_id=15568632244326603031
原文發布時間:2020-08-31 轉載時間:2020-09-01
道路決定命運,道路引領未來。舉什么旗、走什么路,歷來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的興衰成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一系列艱難探索最終選擇的科學道路。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當前,在世界面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復雜形勢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解決人類難題,促進人類和平發展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深刻影響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在復雜的國內外局勢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形成是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內在統一
選擇哪一種道路,往往有著科學的歷史依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形成過程具有內在的邏輯性,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具體國情結合起來的過程,是解決兩大歷史任務的過程,具有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合規律性
規律是客觀存在的,合規律性是作為主體的人認識和實踐活動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的客觀要求。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其內在的規律,同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內在的規律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中國共產黨來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這一過程和結果是歷史的選擇,也是人民的選擇。歷史表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征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夠帶領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成功,完成中國近現代以來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并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順應歷史和民心所向,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提升執政能力,這個過程充分彰顯和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規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反映了社會主義建設規律。馬克思主義是歷史和人民所選擇的,那么人民必然會選擇社會主義。在新民主主義階段,三民主義最終被社會主義取代的過程充分證明社會主義選擇的正確性。新中國成立后,如何選擇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正確道路,使貧窮落后的國家盡快富強起來,成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夙愿。新中國成立初期至改革開放,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雖然經歷過曲折,但是也取得了重大成績,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共產黨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認識不斷加深,開啟了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中國共產黨對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有了新的認識。進入新世紀后,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做了更加科學的回答。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推動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反映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人類社會的發展存在著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這個規律受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是一個從低級階段到高級階段不斷演變的過程。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形態也持續變化,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以及社會主義社會等多種文明,也表明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形態要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深刻影響。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每一歷史時代主要的經濟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所賴以確立的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根本道路,從根本上是受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決定的。在近代,中國雖然也經歷了對資本主義道路的嘗試,但最終歷史證明資本主義道路不適合中國的國情,在各種嘗試都失敗的情況下,中國只能選擇社會主義道路。這種選擇不僅使中國成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而且反過來中國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成功實踐有力地佐證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合目的性
歷史發展有其規律性,但人的實踐活動還具有主觀性和目的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在合規律基礎上還具有合目的性。這種合目的性體現在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價值指向,以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為重要目的,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根本目的等方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人民為中心為核心價值指向。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而言,作為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推進社會發展的根本力量。馬克思指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從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過程看,人民群眾是推進社會生產、創造社會文明的主體,也是塑造歷史、譜寫歷史的主體,人類社會的一切文明和財富皆由人民群眾所創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人民的選擇,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并把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價值取向貫穿到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各方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為重要目的。公平正義是人類追求美好生活的一個永恒主題,是衡量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重要準則。中國實行的不是其他形式的社會主義,而是遵循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恩格斯一針見血地指出產生社會不公的根本原因在于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的私有制以及在此基礎上的資本主義社會結構,要想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只有也必須推翻資本主義制度,消滅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馬克思指出:“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公社制度下才可能實現;要向他們表明,這樣的制度是正義所要求的。”根據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科學批判和歷史超越,以科學社會主義原則為指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首要目標就是在生產力發展的基礎上實現公平正義。改革開放40余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一直把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作為一個重要目的,從理論和實踐方面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奮斗目標。歷史已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效解決了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難題。在歷史上中國一度領先世界發展的步伐,在近代,由于復雜的歷史因素的影響,中國曾被迫納入西方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之中,被放到世界邊緣位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直連接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一直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奮斗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寄托著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承載著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艱辛探索。在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前,中國社會的各個階層和志士仁人都嘗試過其他道路,歷史也最終證明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唯一也是必然的選擇,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深刻推進了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深刻推進了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使中華民族在實現站起來和富起來兩大飛躍基礎上,又經過深刻變革迎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1.中華民族實現了從面臨深重苦難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歷經了180年的艱辛探索。從1840年鴉片戰爭起,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給中華民族帶來難以磨滅的傷害。回顧中國近現代史發展過程,為了尋求國家出路,追求民族復興,無數的仁人志士舍生取義,在探索中國命運的道路上不輟前行。然而,包括洋務運動、維新運動以及辛亥革命等,均沒能使中國改變落后挨打的命運和實現現代化的目標。這些探索之所以失敗,從內因上講,是反動統治階級的階級局限性導致這些探索始終不能結合中國的國情。同時,當時中國的統治者出于維護自身統治的需要,并不真正想通過變革實現圖強,依然極力維護原來的統治秩序,與人民的愿望和世界發展趨勢背道而馳。從外因來講,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真正的目的就是把中國變成資本主義國家的附庸,成為資本主義發展的原料產地和商品資本輸出的殖民地。后來中國共產黨登上歷史舞臺,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核心,最終帶領中國人民經過艱辛抗爭和奮斗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結束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封建專制和近代被動挨打的局面,實現了從面臨深重苦難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
2.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改革開放4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新中國的誕生使國家實現了獨立、人民獲得了解放,但擺在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面前的是一個工業、科技、國防、教育等領域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的局面。新中國成立以后,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中國人民對社會主義建設進行了艱辛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由于缺乏社會主義建設經驗,致使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遭受了重大挫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對社會主義的本質開始進行科學認識。鄧小平提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江澤民提出了“發展是硬道理”。胡錦濤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人民群眾的創造熱情被燃起,社會生產力得到極大解放和快速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重大成績。中國人民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的轉變,我國綜合國力的排名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徹底扭轉了中國貧窮落后的局面,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
3.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全國各族人民的長期不懈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歷史性的巨大成就,并進入了新時代,也標志著中華民族又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的環境下,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逆勢而上并取得全方位、開創性的成就。在世界經濟發展動力不足背景下,我國經濟建設依然取得長足發展,并保持中高速穩定增長態勢;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各方面的體制弊端不斷破除;民主法治不斷健全,全面依法治國持續推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取得新進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影響力不斷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人民幸福感和獲得感顯著增強;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美麗中國目標深入人心;軍隊建設不斷開創新局面,邁出中國特色強軍之路;港澳臺工作取得新進展,全國各族人民對祖國統一的意愿和呼聲越來越強烈;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開展,為世界和平和發展作出新的重大貢獻;全面從嚴治黨成效顯著,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得到全面加強。以上成績以鐵一般的事實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深刻影響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原則的基礎上,實現了對資本主義道路的超越,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為解決人類發展面臨的共性難題找到了新的途徑和方法。
1.實現了對資本主義道路的超越
資本主義作為比封建主義更高的一個階段,雖然在歷史上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并沒有從根源上消除社會沖突和社會各階級之間的對立局面。資本主義的本質決定了資本主義過于強調滿足資產階級的個人利益和需求,這種制度本身不可消除弊端反而會導致在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矛盾更加對立。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矛盾的演變和加深,新的階級矛盾應運而生,即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對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上實現了對資本主義道路的超越,最終消除了人類社會長期難以根本解決的階級矛盾和對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制度基礎和前提,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建立消除了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的經濟基礎。在社會主義發展中,工人階級和勞動群眾作為國家的主人和社會建設的中堅力量,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徹底解決了人民內部矛盾產生的社會根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注重社會整體利益,把公平正義作為主要原則,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由于唯個人利益而造成的社會分裂與利益分立,避免了社會的動蕩不安。
2.開辟了科學社會主義運動的新境界
《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為人類社會發展指明了新方向。在后來世界各國的社會主義運動實踐中,盡管有社會主義國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對社會主義怎么建設、怎么發展、如何處理與資本主義之間的關系等一系列問題并沒有給出科學正確的回答,也進而導致科學社會主義運動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間遭受重大挫折,科學社會主義運動一度陷入低谷。如何破解落后國家建立社會主義政權之后保持穩定性,并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快速發展和建設是一個重大難題。在重大歷史關頭,面臨科學社會主義向何處去的選擇面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形成和發展成功地給出了這一難題的答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我們黨始終強調我國仍然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并對我國社會主義的本質和發展階段作出了明確的回答,向世界各國證明了科學社會主義強大的生命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中涉及的根本任務、總體布局以及發展戰略,都要綜合考慮基本國情和條件。經過40余年改革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充分證明了科學社會主義運動強大的生機活力,并開辟了科學社會主義運動的新境界。
3.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人類發展的環境不是封閉的,而是有共同的場域,人類命運是相互聯系在一起的。習近平指出:“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不斷加深,世界領域的經濟與文化等交流日益密切。同時,世界領域的意識形態博弈也更加隱蔽化,危及人類社會發展的恐怖主義、生態危機以及網絡安全等問題進一步加劇。為了有效應對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共同難題,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從人類整體命運的宏大視角,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科學方案。這一方案不僅順應了世界歷史發展的規律,并為解決當今世界的發展難題而貢獻了中國智慧。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導下,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積極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共建“一帶一路”,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旗幟鮮明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等,為世界上發展中國家根據自身國情獨立自主快速發展提供了新思路,為推進世界和平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獨有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四、以堅定的道路自信,助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愿望。在當前復雜的國內外局勢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只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道路自信,才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正確的方向指引。
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
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和發展的根本政治保障。中國90多年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歷程,正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才能領導全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勝利,建立了新中國;才能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克服無數艱難險阻,收拾好國民黨留下的爛攤子,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才能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共產主義運動處于低潮時,抵住西方敵對勢力的滲透;才能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把我國發展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才能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成功面對國內外的各種風險和挑戰,實現中華民族多次重大轉折和飛躍,并取得重大勝利和斐然成績。當今國內突發事件和矛盾仍然頻發,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的分裂和滲透不斷加劇,否定和質疑中國道路的聲音始終存在。因此,在堅持黨的領導這個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原則問題上,必須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自覺,永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性質和方向的正確性。
2.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注入強大活力
“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問題,始終是根本立場問題、世界觀問題。”習近平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力量和基本依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發揮了關鍵性作用。新時代,堅定中國道路自信,要始終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繼續探索和完善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更好激發人民群眾的創新創造能力。把正確處理好社會主要矛盾,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目標,在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中,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各項權益,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與獲得感。要在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中全面貫徹和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價值指向,統籌推進教育、醫療、住房以及司法等各項建設取得實效。進一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更加公平正義,人民利益訴求更好表達和滿足,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持續發展注入強大生機和活力。
3.堅持改革開放,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強大動力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成功探索和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強大動力和關鍵一招。習近平強調:“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正是這個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是對我國傳統歷史文化的機械延續,也并非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簡單搬用,更不是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實踐的再版和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而是與當今世界其他國家發展模式有本質區別的道路,已經經過實踐檢驗充分證明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道路的前景更加明朗,但也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和風險。新時代,堅定中國道路自信,必須堅持改革開放,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要從中國最大的國情出發,理清當前中國最迫切的任務,始終把發展生產力放到首要位置。要不斷解放思想,勇于嘗試,大膽創新,用積極的心態直面社會領域深化改革的困難和矛盾。要統籌國內外兩個大局,把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有機結合起來,更加全方位對外開放。要科學制定國家發展戰略,促進發展戰略與國際接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
4.拓展國際視野,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
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度發展,當今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來往、相互促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不僅彰顯出強大的競爭力和獨特優勢,也為解決世界難題和促進其他發展中國家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啟示。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面臨的國際環境并不樂觀,西方敵對勢力的各種戰略圍堵、安全威脅以及丑化中國的形象等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外部環境帶來嚴峻挑戰。新時代,堅定中國道路自信,要在對外開放基礎上,站在人類文明發展的制高點,不斷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國際視野和國際空間,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密切聯通世界文明,深度參與全球治理,進一步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要有力反駁和批判西方宣揚的“文明沖突論”“文明優越論”,反對文明霸權主義。要繼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加強不同國家和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與互補,為世界經濟穩定持續發展提供新的和多方面的增長點;要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進程,聯合世界各國共同應對人類難題;要積極推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倡導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國際秩序,促進人類和諧和平安全共同發展,讓世界更美好,讓人類更幸福。
(作者系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