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至今,我已經成為一個護士七年有余,在過去的七年時光里,工作之余,我寫了不下100篇各類文章隨筆,有關于青春懷緬,有關于婚姻育兒,也有不少成長感悟,唯獨沒有去觸及護士的工作。一方面原因在于自己的自我定位一直是一個努力成長中的年輕護士,自認為專業素養善未達到自己想要的層次;另一方面原因是有時間寫作的時候總希望多用于生活不想談工作。而今,在護理團隊里,我依然不是專業技能最強,專業素養最高的那一個,但自我感覺專業精神始終在線,因而,在接受了省護理質控中心舉辦的關于靜療的學習班為期一周的學習之后,我的內心無法平靜,終于鼓起勇氣分享一點學習心得,也談一談自己多年工作中對于靜脈輸液的一點思考!
首先要說的自然是這次的學習班。眾所周知,醫學的發展迅猛,醫生護士的學習也從未間斷,從業這么多年,特別感謝醫院護理部提供了許多學習的機會,參加過的各類培訓學習已經不計其數,但這次的觸動尤其深刻。對于這次由省護理質控中心組織的picc護理新進展學習班的溢美之詞,我就不想占用太多篇幅了,總之,一個省級培訓班的高度確實讓我感受到能夠參與其中的榮幸感!授課老師均為省內外靜療領域的“大咖”,所講授的內容不僅包括對于國內外靜療指南的解讀、IV TEAM(靜療團隊)的建設、PICC置管及護理的規范化操作流程、更包括了借助心電、超聲、X光片等手段的新技術新進展。專家們的課件沒有冗長的文字,而是更多的臨床實拍圖與最新文獻觀點及出處,言語之間的專業素養帶著專業自信,甚至連最讓我們頭疼的臨床科研,在他們的言語中都充滿著吸引力。讓我感動的不是我掌握了多少新的技術,而是他們的專業態度和專業素養,讓我對靜脈輸液這項我做了成千上萬次的操作有了新的認識,也讓我重新思考了自己的職業規劃!
靜脈輸液,俗稱掛瓶,有調查表明80%住院患者都需要進行輸液治療,我國作為“輸液大國”,國民們更對輸液治療有著較強的“迷戀”,甚至臨床經常遇到一些患者會認為沒有輸液就是沒有治療。輸液治療相較于其他給藥途徑確實有它的優越性,目前也是治療的重要手段。常常在新聞里看到,某某醫院護士因為給患者輸液多次穿刺沒有成功被打等等新聞,作為護士的我,常常感到很心寒,甚至也曾讓我動搖自己的職業信念。臨床上也會遇到不少患者拒絕年輕護士操作的情況,似乎,穿刺成功與否就是考量一個護士是否合格的標準,“那個小護士給我打了兩針都沒打好”“早上那個護士給我打的針今晚就不滴了,我要投訴”……這些都是平時常聽到的患者抱怨,護士也常常是忍氣吞聲,在一只只摸都不容易摸到血管的手上“埋頭耕耘”……這大概是大多數醫院的現狀。是的,每一個護士都曾為了成為一個“一針見血”的“優秀護士”而努力練習操作,所以臨床上每一個科室都不缺“穿刺高手”。但是,保證靜脈輸液順利進行的難道只需要一個會打針的護士嗎??
曾有一句話說“要致富,先修路”,這句話說的真的沒錯,交通通訊條件的改善使地球變成了“地球村”,我們都是其中的獲益者,所以改善交通,加強通訊便利,成了人們所翹首期盼的大事。而在臨床工作中通往康復城堡的一樣需要一條路~“靜脈通路”。許多就醫者剛到醫院就開始詢問啥時候可以給他們“通路”,一條靜脈通路,滴答滴答的輸液就是他們康復的希望。所以患者、家屬希望護士“一針見血”,一針沒有見血就怒火中燒,所有的錯都怪罪于一個“不合格的護士”。在我初下臨床的那些日子里每一次穿刺都膽戰心驚,就怕被怪罪,確實,沒有一個護士會愿意讓自己的患者受苦,也沒有人愿意承擔被責罵甚至挨打的風險,所以,現在的我都很心疼年輕時的自己,也心疼自己的護理同仁們。現在,我也不小心長成了“老護士”,當接到年輕同事的求助時,我第一句話會告訴患者“不好意思,前面的穿刺沒有成功,但您的血管條件不好,我也不敢保證一針見血哦”,也許因為這樣的說明,也得到了更多的體諒,當然,穿刺也多數能夠成功,畢竟我們都練過“繡花功”。我也曾以為我能在手指、關節、細血管成功穿刺后我終于“從媳婦熬成了婆”,是的,責罵與質疑聲漸漸被稱贊與恭維所取代,我的職業成就感也增加了不少。但是,當我“繡花”的次數越來越多的時候,我開始打起問號:這樣的不斷穿刺真的就是成功地“修路”嗎?
影響靜脈通路“通行狀況”的因素太多了:藥物因素、疾病因素、患者行為能力因素、血管條件因素等等。其實“修路”并不是護士一個人的事,護士只是穿刺的執行者,并非決定者!本該打留置針,患者卻要求打鋼針,本該置中心靜脈通路,患者卻嫌太貴,就好像司機想在國道上飆車,卻嫌高速過路費太高,這大概是患者留給護士的無奈。而明明該中心靜脈給藥的藥物卻不愿開出留置深靜脈通路的醫囑,有擔心血流感染的風險,也有替患者節省費用的考慮。而這,正如該通高速的地方,卻考慮開隧道的繁瑣而選擇國道,這樣能滿足所需的運載量嗎?這大概就是醫生對護士的考驗!路通了,卻常常堵車、發生事故,尋找原因卻只針對作為“開路施工方”的護士,這就是大多數護士所面臨的現狀!
您真的只需要一個會穿刺的護士嗎?我們真的只需要做一個會“一針見血”的護士嗎?那真的不夠!當護士七年之后的今天,我才明白了這個道理:交通癱瘓并不全是路修的不好!在最佳部位選擇了一條最好的血管也抵擋不住強酸、強堿、高滲透壓藥物的沖擊;即使在萬分“險惡”的地方艱難通路,如果滿足不了交通需求,那也并沒不是成功的付出。護士,在默默承受和付出的同時也應學會思考:這樣的通路是不是最佳的選擇?這些藥物是否應當從我所建立的血管通路上通行?
特別讓我振奮的是已經有那么多勇敢的前輩,在靜脈治療的道路上敢為人先,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鉆研讓靜療有了更多可選的方案,并在持續摸索與改進中讓方案日漸完善,更符合臨床需要,能夠促進醫療方案的完成,減少患者的苦痛!做一個會思考的人,成為一個更專業的護士!很榮幸,也很高興,在我職業生涯的第二個五年計劃里,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原本,我的職業規劃是,用第一個五年成長為一個成熟的護士,第二個五年,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專業特長的護士!而今,學會思考,不僅僅被動接受,通過自己的專業探索增加自己的專業自信,從而獲得更多的專業尊重,這是我新的目標!我始終相信,專業的事要找專業的人,您不僅僅需要一個能穿刺的護士,我愿意用我的專業給你一個更完美的答案!
我想,看到這篇文章的醫生很少,護士不多,但我想你我有一天都可能成為患者或者家屬,為你,也是為自己,讓自己更專業,更自信!
29區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紀曉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