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公平主任為前去武漢支援的呼吸科骨干送行,趙建銘(右二)、連寧芳(左二)、謝漢生(左一)
故事一:來自女兒的控訴
看到這封來自大西洋彼岸的女兒寫的“控訴書”時,趙建銘護士長一行已經抵達武漢機場。她紅了眼眶卻笑著跟同行的“戰友”說:“怕她擔心,沒告訴她,但她還是知道了”。(來自連寧芳主任的轉述)
每年春節對呼吸科的趙建銘護士長來說都是放假不放“心”,她心里裝的都是科室里還有二十多個無法回家過年的重癥患者,她操心的還有特殊時期值班的同事們的工作餐該怎么解決。今年春節假期因為疫情的蔓延,科室里更加忙碌,人員緊張,在接到醫院組建援助湖北醫療隊的號召時,她自己第一時間報了名,科室里有其他護士報名,她考慮著姐妹們年幼的孩子需要媽媽的陪伴,毅然決然地決定自己先去,她忘記了自己感冒初愈,忘記了跟家中許久未見的年邁父母說好回家吃飯的約定,回到醫院遞交了請戰書,直到臨行前,她遠在美國求學的女兒才從別人的口中知道媽媽要支援武漢的事。女兒的“控訴”帶著心疼也帶著滿滿的愛與自豪,讓每一個看到的同事淚目。
故事二:一個入黨積極分子媽媽的堅持
“得知我要報名去武漢支援,11歲 的兒子害怕地搶走了我的手機,想關機……”身材嬌小聲音溫柔的連寧芳副主任醫師電話里笑著對我說,“我告訴他,媽媽是這個專科的,應該去支援”。連主任不顧家人的萬般不舍回到醫院,一筆一畫寫下請戰書。在呼吸科工作十六年的連主任業務能力強,是科室的骨干,為人卻十分和藹低調。去年她向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成為了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她在請戰書中寫到:“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和有著十六年呼吸科一線工作經驗的臨床醫師,我鄭重地向院黨委申請:加入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援助醫療隊,堅決服從院黨委統一指揮,全力以赴救治感染患者……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接受黨組織的考驗。”
“說完全不怕,都不擔心那肯定是假的,但我們是這個專科的,對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我們都退縮了,又有誰能直面呢?”連主任平靜地說,“昨晚回到家,我兒子已經在家人的開導下理解并支持我去武漢了,他學著大人的樣子讓我照顧好自己,孩子也跟著一起長大,我感到很欣慰,也要做他的好榜樣,完成任務,平安歸來……”娓娓道來的背后是家人給予的理解和支持,更有對職業的熱愛與堅定。
故事三:一個“狠心”爸爸的選擇
大年三十值班的謝漢生醫生,沒有和家人吃年夜飯,對他來說已經習慣,他的愛人是呼吸科的同事黃杰鳳醫生,平日里夫妻倆工作都忙,把兩歲多的孩子托付給了在老家的父母,一年難得陪孩子幾天。大年初一下班后,謝醫生匆忙回家,因為孩子生病了。但當看到工作群里的召集支援湖北醫療隊的時候,謝醫生立刻就報了名,小夫妻倆帶著生病的孩子趕回了福州。
出發前夜,孩子發燒,杰鳳忙著照顧孩子,謝醫生自己收拾行李,27日清晨,孩子還沒有醒,謝醫生就出發了。當我聯系黃杰鳳醫生時,她說孩子還在發燒,父母還沒有到,“該去還是得去的,要不是孩子生病了,我也去報名了……”,身材瘦小的黃杰鳳在我院2019總結表彰大會上被評為“附一好青年 優秀青年醫務工作者”,她單薄的身軀不僅替出征的丈夫扛起了孩子的依戀,承擔家庭的責任,更要為呼吸科住院患者的早日康復保駕護航。“孩子還有點喘,我得帶他先上醫院,現在科室里人手不足,大家都沒有休息,等家里的老人到了,我也要回科室去了……”沒有絲毫的抱怨與慌亂,不熟悉的人一定不知道電話那頭是一位體重不足90斤的白衣女戰士。
熟悉的小夫妻,一樣上有老下有小,一樣面對生活的柴米油鹽,只因那一身白衣,一個父親的選擇就不再是孩子,一個母親的承擔里卻有了大眾。
呼吸內科 紀曉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