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17日,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第十八次學術會議(CNS2019)在廣州市舉行,盛會展示了中國神經外科新發展的精神風貌,匯集了中國神經外科最先進技術與最前沿診療理念,臨床經驗與目前臨床與基礎研究最新的成果與經驗,引領中國神經外科的繼續前進與發展,來自全國各地的神經外科專家學者共同分享了盛會的成果。我院神經外科團隊的精誠合作以及所展示的精神風采,向全國傳遞了來自福建團隊鏗鏘有力的聲音。
首先,福建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在主任委員康德智教授的帶領下,榮獲大會頒發的“最佳組織團隊”獎。其次,在學科帶頭人康德智教授、林章雅教授及科主任林元相教授帶領下,我院神經外科團隊學術熱情空前高漲,共投稿百余篇,多篇文章被錄用,居福建省榜首,大會共22次精彩發言與主持,眾位專家在大會上亮點頻出,讓我院在全國的學術影響力再次獲得關注。

康德智教授(左七)代表團隊上臺領獎
康德智教授受邀主持“不忘初心、踏血無痕會前會:腦血管病”“腦脊髓血管畸形研究新進展”等會議,并就《腦出血性疾病臨床研究——進展與啟示》《一種基于瘤頸結構的腦動脈瘤新分型——單中心研究》作專題報告。王惠清博士受林章雅教授委托作《脊髓損傷疼痛外科治療》專題報告,都引起了與會代表的熱烈反響。

康德智教授作專題報告

王惠清博士受林章雅教授委托作《脊髓損傷疼痛外科治療》專題報告
會上,由神經外科學分會主持編寫的神外止血共識(2018版)規范操作視頻庫項目進行了評比,我院神經外科江常震主任醫師報送的“全神經內鏡下右頂開顱經縱裂入路鐮幕區腦膜瘤切除術”手術視頻與全國28個一流神經內鏡專家的作品進行角逐,最終脫穎而出,勇奪“腦腫瘤(內鏡)中流砥柱組”第一名,用實力彰顯了我院神經內鏡技術在國內的先進水平。

江常震主任醫師(右四)榮獲“腦腫瘤(內鏡)中流砥柱組第一名”
丁陳禹博士、康德智教授的演講《Can admission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 predict the symptomatic cerebral vasospasm following aneuri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榮獲“最佳英文獎”;顏小榮博士的論文《單中心經驗-神經內鏡經鼻蝶入路治療伴肢端肥大癥垂體瘤生化指標緩解因素分析》及王惠清博士《中國人家族性顱內動脈瘤基因易感性分析》被評為大會“優秀論文”。


顏小榮主治醫師以《單中心經驗-神經內鏡經鼻蝶入路治療伴肢端肥大癥垂體瘤生化指標緩解因素分析》為題作專題報告

王惠清主治醫師以《中國人家族性顱內動脈瘤基因易感性分析》作專題報告
林元相教授受邀就《電生理監測下背正中入路脊髓血管血管畸形切除術》《單個鎖孔入路夾閉前后循環顱內多發動脈瘤》《“難定位”難治性癲癇的顱內腦電圖應用及病理特點分析》《眶上鎖孔入路手術治療鞍結節腦膜瘤》《單中心脊髓血管畸形手術治療的統計分析及預后研究》等多方面做專題報告,并與各位專家進行討論與交流。顏小榮博士、林福鑫博士、王惠清博士、張元隆主治醫師、葛洪良主治醫師、丁陳禹博士、王美新主管護師、巫磊護師也分別在不同分會場進行了生動形象的演講解說。

林元相教授受邀作《單中心脊髓血管畸形手術治療的統計分析及預后研究》專題報告

林福鑫主治醫師以《大腦中動脈分支閉閉塞誤診為M2段分叉處動脈瘤病例的形態學分析與鑒別診斷》為題作專題報告

張元隆主治醫師以《兒童四腦室腫瘤的顯微手術治療》為題作專題報告

葛洪良主治醫師以《重型顱腦損傷去骨瓣減壓術后對側頑固性硬膜下積液的患者救治體會及預后因素思考》為題作專題報告

丁陳禹博士以《Can admission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 predict the symptomatic cerebral vasospasm following aneuri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為題作專題報告

王美新主管護師以《MDT主導的護理查房模式在神經外科重癥患者中的應用》為題作專題報告

巫磊護師以《以頭痛為癥狀的腦海綿狀血管瘤的外科干預療效及疼痛評分工具的應用研究》為題作專題報告
神經外科 吳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