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援寧隊員鄭小斌協助原州區人民醫院神經脊柱外科采用風險較高的頸椎“椎弓根置釘”術成功救治一位頸椎骨折滑脫的年輕患者。
王先生(化名)因不慎從高處跌落,脖子歪到一側,無法擺正,頸肩部和手部又麻又痛。家人急忙撥打120,送入原州區人民醫院。經檢查顯示,王先生的高位頸椎出現骨折滑脫,骨折的碎片緊壓著供應“生命中樞”腦干的椎動脈,被壓迫的椎動脈已經出現供血缺損表現。
王先生立馬送入神經脊柱外科,原州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萬欣龍與鄭小斌副主任醫師詳細查看患者與閱片后,發現王先生的頸椎滑脫一旦加重,骨折的碎片就會進一步壓迫,甚至可能切斷“椎動脈”,造成大出血或大面積腦梗死的風險,出現突發截癱甚至死亡的可能。

萬欣龍主任與鄭小斌考慮到,王先生頸椎的側方關節已經骨折并旋轉絞鎖在一起,前方椎體的終板也有損傷,采用常規較安全的側方螺釘不足以支撐活動性較大的頸椎,最終決定為王先生實施風險較高的頸椎“椎弓根置釘”術。王先生與家屬經過認真考慮與多家醫院問詢后,最終決定在原州區人民醫院接受手術治療。
鄭小斌介紹,頸椎椎弓根直徑較小,外緣毗鄰椎動脈,內緣即頸脊髓手術中對椎弓根置釘的準確性要求非常高,否則容易造成癱瘓或腦干、小腦梗死以及大出血等風險,甚至在手術臺上即出現呼吸、心跳驟停的可能。于是他們采用了“顯微鏡技術”。此項技術可以在不過多破壞頸椎正常骨質的前提下,松解絞鎖的關節,可視化下探查并準確制備每個置釘通道,確保置釘精確性,通過椎弓根釘復位技術,縮短了頸椎的固定節段,也避免了聯合前路手術的需要。

經過3個多小時的手術,王先生推出手術室,神經脊柱外科的手術團隊“長長”舒了口氣。經過一周多的恢復,患者歪斜的“脖子”已經能擺正回來了,手臂與肩部的麻痛也緩解,順利的步行出院。
萬欣龍說道:“王先生頸椎骨折合并滑脫,所幸未出現癱瘓等表現,但卻也給手術帶來了更大的挑戰,需要整個手術團隊的嚴密配合。本次手術的成功,“顯微鏡”的可視化“制導”,為手術每個操作的準確與安全,提供了保駕護航的作用,這與神經脊柱外科整個醫療團隊的手術技術與協作能力是分不開的。”
原州區人民醫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