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隨著病程的進展,患者最終可能致殘、生活無法自理,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

帕金森病部分癥狀(圖片來自網絡)
據介紹,帕金森病早期可用藥物控制,但逐漸會失去“蜜月期”,此時經評估后可以手術治療,即在腦部植入起搏器。不久前,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完成我省首例機器人開展的腦起搏器手術,日前,術后一個月的患者復查顯示,肢體僵硬、行動遲緩癥狀均顯著改善。
機器人腦起搏器手術精度高
附一醫院完成首例
“腦起搏器手術是近 30 年來帕金森病治療的新里程碑,如今已進入機器人時代。”附一醫院神經外科余良宏主任醫師介紹,手術需要外科醫生植入一套刺激系統,一般在患者雙側大腦核團植入電極,最后通過體外遙控裝置調控脈沖發射器的刺激參數,控制和改善患者的震顫、僵直和運動遲緩等癥狀。而機器人引導下手術,手術精度更高。
陳先生在 44 歲時被診斷為帕金森病,跟其他帕金森病患者一樣,隨著病程的進展,藥物維持時間越來越短,效果越來越差,穿衣、扣紐扣、洗臉等基本日常生活都難以為繼。
今年年初,陳先生和家屬了解到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利用 ROSA 機器人 開展腦起搏器手術,隨即前往了解。余良宏主任醫師接診后,與帕金森病團隊評估,認為陳先生適合腦起搏器手術,并制定了完善的手術計劃。隨后,在康德智教授的指導下,余良宏主任與他的團隊為陳先生進行了機器人腦起搏器手術,手術很成功,刺激電極完美植入術前制定的刺激靶點位置,與術前影像靶點完美重合。

應用 ROSA 機器人進行手術定位
術后1 個月的陳先生再次到醫院開機程控,檢查顯示,他的肢體僵硬、行動遲緩癥狀明顯改善。
附一醫院神經外科是國內第一批、省內最早開展“腦起搏器”手術的醫療單位。在目前精準醫療的時代,醫院又率先引入了省內首臺(全國第六臺)ROSA 機器人,用于開展實施帕金森病腦起搏器、癲癇立體定向腦電圖電極植入等手術,截至目前已成功開展近30 例機器人手術。
附一醫院神經外科是國內第一批、省內最早開展“腦起搏器”手術的醫療單位。在目前精準醫療的時代,醫院又率先引入了省內首臺(全國第六臺)ROSA 機器人,用于開展實施帕金森病腦起搏器、癲癇立體定向腦電圖電極植入等手術,截至目前已成功開展近30 例機器人手術。
文章轉載自 海峽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