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9日下午,在干部病房會議室,內五支部召開座談會,為今年81歲的老黨員、老院長吳可貴教授慶祝入黨60周年的政治生日。座談會簡樸隆重,內五支部有幸請到了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康德智同志主持會議,在他的主持下,大家分享了“生日蛋糕”,在和諧的氛圍中開始了座談會。
吳教授從一開始就反復聲明,他只是個微不足道的普通醫務工作者,今天只以一個60年黨齡的老黨員身份來作這個講座,唯一的目的是教育年輕的黨員。黨組織以及醫院給他成長的機會,他依靠黨,依靠時代發展取得了一點成績。
回想當初,吳可貴教授談到考醫學院并沒有抱多大的理想,只是想給周圍的鄉親解除一下病痛。在福建協和醫院九年的讀書生涯塑造了他,當初協和醫院的李明仁院長給年輕的學生們約法三章:1.三年內不許結婚;2.24小時待在醫院,隨叫隨到;3.每年通過大考兩次。一次考業務,一次考英文。如果任何人違背這三個協約,會被毫不留情的下放。每年都有幾個學生被下放到鄉村。年輕時的吳可貴教授日以繼夜地學習完成了學業,之后隨著社會的大潮去清流縣下鄉,與同事每人一把鋤頭開發荒山。可是他不但認真地繼續學習,開發荒山,還苦中作樂,在閑暇之余學會了拉二胡。
學業完成后,不論是在大山深處做赤腳醫生,還是離開妻兒獨自隨醫院在泉州工作,吳教授始終保持著全力以赴的工作狀態。他優秀的表現也引起了原附一醫院陳國熙院長的注意,被推薦到北京阜外醫院進修,并帶隊到博茨瓦納援外。在阜外醫院進修期間,因為班外時間義務幫病房做衛生,胳膊摔成骨折。在博茨瓦納期間,為了能夠使用英語與患者交流,他抱著一本字典背了幾個月,最后可以熟練的與病人溝通并用英文記錄病歷。
附一醫院剛剛搬來福州的時候,一窮二白,業務開展艱難,吳可貴教授身先士卒,不畏艱苦,率領全院迎難而上。醫院沒有電話,吳教授聽說閩侯縣淘汰下來一批電話,于是“厚著臉皮”,親自出馬去要了過來;沒有經費買B超機,他四處呼吁,得到了捐獻的B超;沒有CT,他組織醫院全體員工集資購買;醫院沒有名氣,沒有病人,吳教授率領全體醫生,每逢周六和周天,全部出去義診。經過附一人團結一心的努力和拼搏,附一醫院終于從全省40多家醫院里面脫穎而出,成為知名的大醫院。至今福州華能電廠的好多老職工還記得附一醫院義診的醫生們。
時至今日,吳教授仍然堅持每天學習,積極參加各種新知識新進展的講座,在電腦上記錄,并反復檢索相關內容。目前吳教授除了門診和參加疑難病例查房外,仍然在為8家雜志審稿,為附一《中華高血壓雜志》的發展出謀劃策。
最后,吳可貴教授指出:回顧歷史,醫院的建立和發展來之不易,所有的員工都要愛惜我們的醫院,齊心協力把這個平臺推到時代的前方。
座談會中,晉學慶主任、徐國炎主任、方一芳護士長、潘玉鳳護士長、內五支部書記丁健等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敬意,談了內心的想法和感慨。在外開會的謝良地副院長,專門打來電話表示對吳可貴教授崇高的敬意。
最后,康德智同志結合醫院情況,高度表揚了吳可貴教授的精神,他從如下五個方面進行總結:
“可貴”擔當:吳教授幾十年如一日,不論職務高低,始終堅持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醫院遇到困難的時候,服從大局,服務醫院,服務人民群眾,這種擔當,難能“可貴”!
高尚品德:黨員是人民的一員,黨員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黨員要與醫院融為一體,跟黨中央高度保持一致。吳教授身上充分體現了這一點,他的行為和言談舉止充滿正能量,時刻體現一個共產黨員的高尚品德。
堅定信念:吳可貴教授入黨六十年不忘初心,數十年如一日,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砥礪前行,這種堅貞不二的信念值得我們發揚光大。
人民情懷:醫院剛從泉州搬回來的時候,一窮二白。后來經過全體附一人的努力,逐漸用自己的行動贏得了群眾的信任,贏得了老百姓的口碑。在高度重視群眾滿意度的今天,我們每一個醫務人員更要向吳教授學習,把人民放在心上,把病人放在心中。
革命精神: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可以清理自身疾病的政黨。我們堅信這一點,吳教授也堅信這一點,他始終保持著旺盛和不可動搖的革命精神,這個精神指導貫穿了他的整個職業生涯,并教育著我們,鼓舞著我們。
最后,康德智同志指出吳可貴教授是內五支部的財富也是醫院的財富,要認真挖掘,同時教育廣大年輕的醫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升服務意識,珍惜醫院平臺,共同推動附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