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洪斌教授、翁智遠副主任醫師、趙文香醫師手術操作中
2018年12月20日,我院心內科電生理團隊在蔡洪斌教授的帶領下,成功為一名懷孕16周的孕婦施行了超聲引導下零射線心臟雙腔永久起搏器植入術,目前此項手術為福建省首例。
據悉,王小姐(化名)今年29歲,這一年來發現自己的心跳比較慢,去年通過動態心電圖檢查,被診斷為二度二型房室傳導阻滯。二度以上的房室傳導阻滯是一種嚴重的緩慢型心律失常,常常有頭暈、暈厥、氣喘的表現,甚至有可能發生心臟性猝死。今年王小姐首次懷孕,懷孕期間有時感到頭暈、氣喘,查動態心電圖提示她的病情已經進展為三度房室傳導阻滯,每分鐘心跳只有30-50次(正常人60-90次/分)。如果不及時植入心臟永久起搏器,可能會因為心跳過緩造成暈厥甚至猝死,妊娠中后期還容易導致心衰、宮內缺氧致胎兒宮內發育遲緩,甚至可能出現胎死宮內和流產,所以必須植入心臟永久起搏器。
傳統的心臟起搏器植入需在X線指導下放置起搏電極,但對于孕婦來說,X線的照射會給孕婦和胎兒造成輻射風險,還有可能會對胎兒造成嚴重的不可逆損傷。我院心內科心臟電生理組專家蔡洪斌教授、翁智遠副主任醫師等專家聯合心內科超聲組趙文香醫師反復研究王小姐的病例資料,商議手術方式,最后決定采用超聲引導下零射線心臟永久起搏器植入術。
經過充分的手術前準備,12月20日上午,患者在我院介入導管室進行手術。經過三個小時細致入微的操作和心臟超聲多角度驗證,起搏器各項參數達標。術后,王小姐的房室傳導恢復正常,心率達到了正常值,可以順利出院待產。
相對于冠心病的支架治療,心臟射頻消融術和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對廣大群眾來說是比較陌生的。前者常用于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診斷和治療,這類患者早年常常感覺心臟亂跳,沒有誘因,發作時間不固定,時間久了會出現快步走或上樓梯氣喘的表現;而后者常用于緩慢型心律失常的治療,這類患者早年常常感覺頭暈、心跳慢、人沒力氣,時間久了也會出現氣喘的表現。
我院心內科電生理組是心內科的一個亞專業,年均完成心臟射頻消融術300余臺,永久起搏器植入術100余臺,具有國內技術領先的疑難手術包括心臟再同步治療除顫器(CRTD)20余臺、希氏束及左束支永久起搏器20余臺、腎動脈去交感神經射頻消融術30余臺,技術力量雄厚。
心內科 蔡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