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臘月,隨著氣溫的下降,凍瘡的發病率逐漸增高。
凍瘡多見于兒童和婦女或末梢血循環不良者,患者常有末梢部皮膚發紫,肢端紫紺和多汗。皮損好發于手指、手掌、面部、足背、足趾、足緣、足跟和耳廓等處,常兩側對稱分布。
常見損害為局限性瘀血性暗紫紅色隆起的水腫性紅斑,境界不清,邊緣呈鮮紅色,表面緊張有光澤,質柔軟,局部按壓可褪色,壓力撤去后紅色漸恢復,癢感明顯,受熱后加劇。如受凍較久,局部組織缺氧及細胞受損則嚴重,損害表面可能發生水皰,破裂形成糜爛或潰瘍,愈后留色素沉著或萎縮性疤痕。凍瘡的的病因是對冷發生的一種異常反應,因長期寒冷作用于皮膚所致,寒冷潮濕或寒暖急變時更易發生。此時皮下小動脈收縮,久之血管麻痹而擴張,靜脈瘀血,使局部血液循環不良而發病。另外,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肢端血循環障礙、營養不良、貧血、內分泌障礙、慢性中毒或感染、鞋褲過緊及缺乏運動等均可助長凍瘡的發生。另外遺傳亦起一定作用。
預防凍瘡需注意以下幾點:(1)加強體育鍛煉,促進血液循環,注意營養,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2)入冬時注意全身及局部保暖和干燥。(3)鞋襪不宜過緊,受凍部位不宜立即烤烘或用熱水浸泡。(4)要及時治療慢性貧血及消耗性疾病等。
發生凍瘡后可外用活血的軟膏,加口服血管擴張劑,或活血化瘀的中草藥,嚴重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我院皮膚科有微波治療儀,在外用藥物的基礎上,加用微波照射,可加快病情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