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先天或后天)導致人體深靜脈血栓形成(主要是下肢深靜脈)并發生脫落,脫落的血栓隨血流經右心堵塞在肺動脈及其分支上,造成患者肺循環和呼吸功能障礙,是極易危及生命的一種急癥。肺栓塞曾經被認為是少見病,但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在威脅人類生命的疾病中,肺栓塞已經成為繼腫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位居第三位的致死性病變,受到各國醫學界的普遍關注。
認識不足,教訓慘重;及時治療,效果頗佳。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由于對肺栓塞認識不足,很多患者被誤診、漏診,有被診斷為肺炎、心絞痛的,還有被當作心肌梗死來治療的,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慘痛教訓。有位患者婦科手術后的第3天起床上廁所時,突感胸悶、憋氣,繼之發生暈厥和休克,雖經積極搶救仍無法挽救其生命,尸解后發現致死的原因是主肺動脈大塊栓塞。另外,筆者在北京經管過的一位患者,是位著名的醫學教授,從國外連續坐飛機20多小時回北京后,出現胸悶、氣促,幸好同行中有位肺栓塞專家,高度懷疑她為肺栓塞,CT肺動脈造影確為:大面積肺栓塞。經及時溶栓治療,挽救了患者生命。這些教訓、經驗都使我們感到宣傳普及“肺栓塞知識”勢在必行。
認識肺栓塞,從高危人群開始。肺栓塞是致殘、致死率很高的疾病,但也是可預防的。肺栓塞發病的高危人群為:40歲以上、肥胖或有血脂異常患者,長時間靜坐者(操作電腦、坐飛機、汽車或火車超過6個小時);大型手術后的患者(腹部、胸部及骨科手術的),長期臥床或需要制動的人群、孕產婦、惡性腫瘤、心梗及心功能不全患者;還有腎病綜合征患者、血液病患者、先天缺乏某種抗凝因子的易栓癥患者和某些使用抗凝、抗纖溶、抗血小板等多種血液類藥物以及化療藥物的患者。
及早就診,降低病死率。肺栓塞是一種常見急癥,有人稱之為“沉默的殺手”,它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奪去患者生命。能否治愈關鍵在于診斷、治療是否及時。已有研究顯示,未經治療的肺栓塞病死率為25%~30%,而得到及時的診斷與治療后,病死率可降至2%~8%。肺栓塞的臨床表現無特異性,但任何一個疾病都有一些先兆,如果人們對出現不明原因的胸悶、氣促、咯血,或突發暈厥時,應盡快到醫院檢查,就能爭取治療時間,降低肺栓塞的致死率。
肺栓塞的早期診斷很重要。出現可疑癥狀的患者,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按規定程序進行綜合檢查,盡快確診。在肺栓塞的診斷中,CT肺動脈造影應作為急診首選確診手段。肺栓塞是一個涉及眾多學科的嚴重疾病,它有一套規范化的診療體系。只有做到早期識別,請專科醫生及時規范治療,才能挽救肺栓塞患者的生命。
識別危險因素,做好預防工作。在一般人群中加強健康科普宣傳教育,在高危人群中對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觀念,是非常重要的。早期識別危險因素和早期預防是防止肺栓塞發生的關鍵。較長時間乘飛機、車船旅行時,要多飲水,一方面可稀釋血液,另一方面要多活動肢體。下肢外傷或長期臥床時,要注意按摩下肢,防止血栓形成。
若是孕產婦,不要久臥床,要保持一定的運動量。對于長期服避孕藥的婦女,應注意服藥時間不宜超過5年,也可采用間歇服藥法,40歲以上則不宜采用藥物避孕。既往曾有靜脈血栓栓塞史的人(腿疼、下肢無力、壓痛、皮膚發紺及皮下靜脈曲張、雙下肢出現不對稱腫脹),最好能定期接受檢查。還可以采取機械輔助(如彈力襪、序貫加壓泵等)和藥物(如肝素、華法林等)預防措施,尤其對于先天缺乏某些抗凝因子的易栓癥患者,更需要終身口服抗凝劑來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