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我院7位醫務人員響應衛生廳號召,被醫院批準為對口支援四川災區彭州的醫療工作隊,快速奔赴目的地——彭州市人民醫院。
“地震造成生活條件艱苦,很對不起!”彭州市醫院的領導在歡迎時深表歉意。他們沒想到福建對口支援的醫務人員這么快到位,而且都是高級職稱的同行,所以千方百計的想要改善我們的生活條件。但對于剛從地震陰霾中走出來的他們來說,已經很不容易啦,所以大家都很理解,不能提過多的要求。再說我們早已做好思想準備,是來支援災區醫療工作的,不是來觀光游覽的。
同志們自己動手整理宿舍、打掃廁所、清理房間旁邊的雜物、排隊洗澡、排隊上廁所、集體打飯……大家又重溫學生時代的集體生活。
到彭州的首夜凌晨,在睡夢中我們驚醒了,雖然房屋沒有劇烈的抖動,但我們還是觸摸到了余震。一周間,能感受到的余震已經3次了!市區的房子雖然沒有像其他災區那樣嚴重倒塌,但搭在小區內的防震棚和兩棟危房告訴我們這里曾經的經歷。
7月19日,在醫院的安排下,我們帶上藥品、防護用品、飲用水,踏上了下鄉的征程——彭州市的重災區龍門山鎮。目睹昔日號稱“小九寨”的銀廠溝,已經面目全非,風采不再。到處是毀壞的房子。只見人民子弟兵在幫助受災村民搶建活動房。
下鄉途中,道路崎嶇難行,因為余震、泥石流、大面積的滑坡,道路毀壞,交通不便。部隊的官兵們一個個揮汗如雨,搶修通道。為了安全,值勤戰士攔住了我們的去路,指引我們迂回小路,我們終于把藥品送到醫療點后,又返回部隊修路的地方,把口罩等防護用品送給辛勞的戰士們。戰士們接過用品,致禮感謝。那滿臉塵灰又黝黑的臉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今天上午塵土已經把我們喂飽了,謝謝你們,有了口罩,就好多啦!”
多么可愛的戰士呀,親臨災區才更感受子弟兵的可愛、可親、可敬!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深深地感動著我們。
地震災難徹底改變了當地群眾的生活環境和質量,尤其是家破人亡的慘烈場面造成他們精神上、軀體上的傷痛尚未痊愈,以致一部分人變得易激動,脾氣暴躁,十分敏感,還有一部分人變得呆滯,抑郁,迷茫……彭州市人民醫院的病房十分擁擠,仍然還有受傷的傷員和各種疾病的病人需要治療。
我們醫療隊的同志全身心投入工作。大家小心翼翼,認認真真,悉心解除患者的病痛,比起以前的工作更多了一份關心、愛護和責任。來到彭州時間不長,但我們的工作得到了彭州市醫院同行、患者和家屬的認同。大家親切的稱呼我們“福建的老師”。
病人病情最重、工作最忙的是ICU病房。副主任醫師廖秀玉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細心查房,調整呼吸機、操作各種儀器,對危重病人精心醫治;因余震及突發事件多,外傷骨傷的病人多,骨科副主任醫師謝昀和手術室的主管護師林翎在手術中大顯身手,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骨傷手術的難題;腎內科血液透析病房和呼吸病房籌建,副主任醫師陳怡,主管護師吳鳳琴不辭辛勞,為籌建工作事事帶頭領先;呼吸科副主任醫師林曉是領隊隊長,他極盡隊長的職責,在認真做好日常的診療工作外,還要給醫院獻計獻策,參加該院新病房的緊張籌建工作;負責醫療質量控制的王武,到彭州后生病了,他帶病堅持工作,對質控體系的建設規范,付出了辛勞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