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院神經外科成功為一位年僅7歲的患兒實行右翼點鎖孔入路右大腦中動脈巨大動脈瘤夾閉術,這是神經外科開展鎖孔微創手術以來收治的年齡最小的患者,也是最為復雜的病例之一。
年方7歲的患兒程升升,家住福清市某鄉鎮,是爺爺奶奶的寶貝心肝。小升升貪玩,一次玩耍時不小心摔倒,雖然腦袋沒有碰磕傷,但細心的爺爺還是帶他到市醫院做顱內CT檢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檢查單報告:CT顯示右大腦中動脈巨大動脈瘤。醫生說,此動脈瘤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都有可能破裂,一旦破裂就將危及生命。但其摔倒與動脈瘤并不相干。
“天哪!幸好發現及時,要不……”升升的爺爺既為孫子腦中的隱患著急,又為偶然發現而慶幸。在當地醫生的建議下,5月29日爺爺奶奶立即帶著孫子到我院就診。神經外科余良宏主治醫師接診并馬上收住入院。
小升升顱腦中的動脈瘤體積為2.5cm×2.5cm×2.3cm,瘤頸即為大腦中動脈主干,其重要分支跨過動脈瘤,手術程序極為復雜,難度大,加之年齡小,若出現瘤體破裂,很有可能出現休克死亡或術后遺留偏癱等嚴重后遺癥。
我院副院長、神經外科主任康德智教授憑著多年的經驗和精湛的手術技巧,術前組織醫療組研究制定周密的手術方案。6月4日,康德智主刀,術中采用載瘤動脈臨時阻斷、動脈瘤夾閉及載瘤動脈塑形與重建等多項先進技術,手術歷時兩個半小時,出血僅50毫升,術后經醫護人員精心護理,一周創口痊愈,6月12日康復出院。升升的爺爺拍額慶賀,衷心感謝附一醫院專家用高超的技術為他的孫子排除了藏在頭腦中的定時炸彈,他萬分激動地說:“此乃家門的大幸啊!”
術后于7月18日回訪,程升升恢復很好,無遺留任何后遺癥。
后記:神經外科自2003年開展鎖孔微創手術治療顱內動脈瘤以來,手術前利用數字減影技術(DSA、CTA),充分了解和分析動脈瘤的血流動力學與三維特征、瘤頸瘤體角度以及與載瘤動脈、毗鄰動脈和顱底骨的關系,描述動脈瘤空間構像與骨性結構的空間關系,采取合適的頭位,個體化設計鎖孔微創入路。手術中確保有效的腦血流灌注,在誘發電位監測下,應用藥物腦保護和血管保護與擴張、深部骨性結構磨除、載瘤動脈臨時阻斷、動脈瘤顯微分離與暴露、動脈瘤組合夾閉和載瘤動脈塑形與血管重建、動脈瘤包裹等多項先進技術,已成功施行300多例手術,其中45例為顱內復雜性動脈瘤,此項技術的優點是應用多項先進技術達到患者創傷小、恢復快,縮短住院時間。我院神經外科是全省開展此項手術最為成熟、例數最多的科室,《微創手術治療顱內復雜性動脈瘤》在醫院2007年度新技術、新項目、新療法評審中被評為二等獎,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顱內動脈瘤是急性腦血管意外常見的病因,年發病率8/10萬,而且其致死率與致殘率高達40%~60%,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給社會與家庭帶來沉重負擔。我院神經外科有先進設備和強大技術支持,成熟開展微創治療顱內動脈瘤手術,為患者的健康恢復提供了優質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