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的消息傳來后,跟無數醫療工作者一樣,我很渴望第一時間內趕赴災區第一線去救治同胞,很榮幸地,我被批準成為福建省第一批援川抗震救災醫療隊的一員。
5月16日中午,我們抵達援助醫院——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分配任務后,大家都急切希望立即上崗。以方便面簡單充饑后,我與該院神經外科醫生一起去查房,了解病情。腦外科需要手術的病人不多,但幾乎都無家屬陪同,每張病床前活躍著的都是志愿者的身影。打聽后得知,病人的家屬要么傷亡,要么失散,大多數目前尚無音信。
第二天凌晨5點,按照都江堰疾控中心的統一部署,我即帶隊乘車前往地震重災區都江堰——那里更需要我們。沿途中倒塌的房子廢墟、坍塌的山體、滑落路旁的巨石隨處可見,感覺心里異常沉重,恨不得立即趕到每個村莊,每一個帳篷里面送去他們最需要的藥物和溫暖。
聚源鎮因聚源中學教室嚴重倒塌而成為災區關注點之一。我這次的任務是帶領著一支由醫療隊員和防疫消殺隊員組成的分隊前往該鎮開展巡診、宣傳防病知識及消毒滅殺工作。為做到大災之后無大疫,我們將巡診工作深入到了每家每戶、每個災區同胞。
五月的四川,已經很悶熱了。為節省水資源,大家都好多天沒洗澡了,連續數日的汗水已凝固成鹽巴粘在衣服上刮擦著皮膚,被烈日一烤,灼得生疼。村莊則散落在一個個田間地頭,一戶一個地方。有時候兩個村莊之間我們得背著沉重的藥箱跋涉近十里路,經歷著頻發的大小不等的余震,每日都要徒步行走數十里,穿梭于林間地頭或者田埂小道旁的災民帳篷中,為災民巡診看病,宣傳衛生防疫知識,把一些急需或常用的藥物送到災民手中。
村民們憨直而熱情,由于語言不通,我們沒能作深層次交流,但他們渴望和信賴的眼神讓大家感覺距離一下子就拉近了。他們將節省下來的礦泉水往隊員們手里使勁塞,憨笑著,局促而又激動地用衣角擦著眼睛。
“村民們現在狀況很艱難,但看見穿白大褂的,他們就說救星來了,政府來了,親人來了!”帶隊的村長和當地醫護人員告訴我們。我們也的確成了“萬金油”,無所不做。發藥打針、消毒滅殺、心理干預、幫村民支帳篷,告訴他們水一定要采驗后符合標準才能飲用。……因為在村民眼里,政府派來的白衣天使,肯定是無所不能的。
晚上經常摸黑才回到疾控中心休息,里面的帳篷已住滿了,我們就在馬路上搭了個帳篷,一個帳篷一般要住近二十個人,很悶熱,蚊子一撈就一大把。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倒下去就睡。
雖然巡診工作條件艱苦,但大家每天都干勁十足,從不覺得苦和累。在十多天的巡診工作中,我們共巡診、防疫宣傳20余個村隊2000多人次,為災民現場診病治療300余人次(如急性腹瀉、發熱、皮膚病、傷口清洗包扎等);并向指揮部提出了許多從源頭上防控疾病流行的建議。
回成都的路上,我問隊員們最想做什么,大家幾乎異口同聲:“最想吃榨菜,越咸越好!”我的眼眶不由得濕潤了,大家幾乎每天都是面包礦泉水充饑,每天都汗流浹背,身體極度缺乏鹽分。——咸,此刻竟成了我們最渴望的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