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災區傷員來到我院,醫務人員在醫療護理上為傷病員提供一流的服務質量,而三餐的飲食重任就由醫院膳食科擔任。如何適應傷病員的口味,既要遵守醫囑:在病人病情未完全好轉之前,不可進食太辣、太油膩以及海鮮之類的食物,以免引起腹脹、腹瀉、過敏等病發生,影響治療,又要保證病人的營養,使之增強體質、增強抵抗力。在保證親人吃得好有營養這個問題上,確實使膳食科的負責人、營養師、廚師們頗費一番心思。
“要保證在院職工、住院病人及其家屬的正常就餐外,還要重點保障災區傷員的飲食。”膳食科科長王孝廉認真執行醫院領導的指示;管理員嚴格把關,采購新鮮食物、蔬菜;廚師們精心蒸、炒、煮、烹,制作精美點心;營養室的副主任營養師、主管護師每天上午到各病床前征求病人意見,配置適合各病床病人的病情及口味的食譜;膳食科特地請來四川的廚師,送餐任務也由川妹子工人負責。
傷病員的每天飲食是三餐一點心,另加一份水果。每頓三菜一湯,點心以牛奶、白木耳湯、紅棗蓮子湯、綠豆湯等配蛋糕。在沒有海鮮的菜譜中有肉餅、鹵雞腿、荷包蛋、紅燒肉、油豆腐夾肉、紅燒豬腳、青椒肉絲、茭白炒肉絲等約30多種,還有香菇雞湯、鴨湯、蘿卜排骨湯、魚丸湯、五彩肉片湯等近20種富有營養的湯。
“來到福州很想吃海鮮!”12歲的小男孩項余把心里話悄悄告訴護士姐姐,護士姐姐轉告醫師和膳食科長的話:等傷好了,一定讓你海鮮吃個痛快!
來自綿竹市土門鎮的3歲小傷員蔡軒菜不辣就不吃。營養師根據孩子的病情,征得醫生同意,在菜中適量加點辣椒,陪伴的母親哄著兒子:吃太辣了,腿不會好……小蔡軒就乖乖地大口吃著,他媽媽說:醫院給的營養很好,每床還給一瓶辣椒醬,真是太感謝了!
愛心病區的護士長王麗也是川妹子,她一口流利的四川話讓傷員倍感親切。當她發現剛從ICU轉來6床的80歲老人劉啟秀因磨牙全掉了,飯菜咽不下,只喝點米湯,營養跟不上,她立即報告膳食科,營養師馬上到床邊了解后,給老人蒸燉肉末芙蓉蛋,外加干貝排骨湯,做成面糊,讓老人不因缺牙而缺營養。
膳食科科長說,端午節快到了,食堂還將根據當地習俗,給傷病員包粽子,讓他們就像在家里過節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