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心內科開展CRT治療心臟功能衰竭,患者反映:效果不錯。
CRT是以三根特殊的電極置入病人的右心房、右心室及冠狀靜脈竇內左室靶靜脈,通過調整起博參數,改善室內同步、房室同步、室間同步,達到恢復心臟機械與電同步,以改善心臟功能。
家住屏南的王先生今年55歲,十年前就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心功能衰竭Ⅲ度、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幾年來,他因反復心衰成了醫院的“常客”,需長期服用地高辛、安體舒通等多種藥物控制病情。年前因氣溫下降,他的病情再次惡化,步行10多米即感氣喘,家人連忙將其送到我院心內科就診。
心內科專家考慮王先生心功能IV級,心電圖QRS增寬,左室舒張末期直徑92mm>55mm,射血分數<35%,藥物治療效果不佳,予以實行心臟crt手術治療。術后,王先生心電圖qrs時限明顯縮小,身體狀況不斷好轉,活動耐量明顯提高,步行300-400米才感到有些氣喘,還能自行登上6樓。當病友問其術后感覺如何時,王先生說:“我現在感覺非常好,身子骨有力氣了,是附一醫院心內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患有風濕性心臟病、主動脈瓣置換術后11年、全心擴大、心功能Ⅳ級的傅先生,也因藥物治療效果差,同時在我院心內科成功接受CRT手術治療后,心功能明顯改善,生活能夠自理,日前已基本康復出院。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種器質性心臟病的終末階段,發病率高。目前,約有300萬人受到CHF的折磨。CHF也是各種心臟疾患的主要死亡原因。盡管各種藥物治療使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質量得到較大改善,但心功能Ⅲ-Ⅳ級患者的預后仍很差,生存期短,一年的死亡率高達50%以上,5年存活率與惡性腫瘤差不多。
CHF患者須行心臟移植手術,方能延長生命。但因心臟供體缺乏、排斥反應、人工心臟尚處于實驗階段等原因的限制,患者難以如愿。CHF發生特點之一是常合并心電學的異常,包括傳導異常和各種心律失常,在某種程度上會加重心房、心室的機械收縮異常,損害心臟功能,藥物已對這種心電學異常失去了療效。故臨床嘗試應用心臟起搏來改善這種傳導異常,增加心臟機械活動協調性,改善心功能。此項治療即CRT心臟再同步化治療,又稱為雙心室起搏治療心力衰竭,臨床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