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初的一次中層干部會上,院長林建華部署“創建節約型醫院”專題時,表揚我院設備科去年為醫院節省一百多萬元維修費的節約精神,同時充分肯定設備科為保障醫療設備正常運轉所作出的貢獻。
近幾年來,隨著醫院的不斷發展壯大和醫療水平的快速提高,為確保病患者的疾病得到更準確的檢查、診斷和治療,我院加大硬件投資力度,結合醫療、教學、科研工作的需要,增添、引進一些新設備。醫院現有萬元以上醫療設備1000多臺,10萬元以上的醫療設備400多臺,百萬元以上的設備40多臺,有的是當今國內外的先進儀器設備,在醫療、教學、科研中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如何提高設備的使用率,降低設備故障率,節約設備維修費用,“設備保健醫生”們肩負著重大的職責和任務。在醫院分管領導的帶領下,設備科做了大量的工作。
首先,嚴格培訓,持證上崗,保證設備完好率。設備科同設備所在的相關科室密切聯系,建立10萬元以上設備檔案,派出技術人員為設備的操作者進行上崗前培訓,并嚴格規定:未經培訓合格人員不得擅自操作設備,確保設備的完好率。
其次,分工合作,及時搶修,提高設備使用率。隨著我院醫療設備數量和資產的逐年增加,面對眾多的醫療設備,日常的安裝、調試、維修、保養、搶修的工作量較大。設備科現有在編工程技術人員11人,負責全院(包括閩南分院)大大小小設備1萬多臺(套)的維修任務。為了充分發揮工程技術人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設備科采取既按個人專業技術能力,專人負責貴重設備和專用設備的保養維護,又實行包片分工,責任落實到人。設備發生故障,維修人員隨叫隨到,隨到隨修,所在科室將修理情況記錄在冊。一時無法現場修復的,由設備科調派技術人員協同維修,聯合攻關,做到既分工又合作。發生大故障需請廠家維修解決的,及時向分管院長匯報,提出解決方案和建議。
再之,群策群力,挖掘潛能,積極節約維修費用。如去年我院閩南分院一臺西門子螺旋CT機(原福煉廠職工醫院留下的)在運作中發生故障。當時緊急聯系廠方維修,廠方提出修復該機必須更換整個大主控模塊,該公司售后維修方式就是板級和模塊化維修,配件維修費和人工費用共需28萬元多。然而等待對方派員來院修復的時間較長,設備停轉,較多病人排隊等候檢查,極大的影響了分院診療的進程。時不我待,設備科副科長、高級工程師陳文培根據長期維修經驗提出修理方案,得到分管領導的支持。他同工程技術人員充分研究、分析故障原因后,決定組織技術力量攻關維修。在不影響設備性能的前提下,通過互聯網查詢了解到國內電子市場有家元器件商店銷售該故障元件,結果只花兩千多元到深圳電子市場購買到單個零件,在短時間內就修復了CT機,使設備重新啟動。
幾年來,設備科工程技術人員以主人翁精神厲行節約,僅去年一年就為醫院節約大型進口設備維修費達一百多萬元。他們以實際行動響應林建華院長發出的“節能、節電、節水、節耗材,努力創建節約型醫院”的號召,為促進醫院的可持續協調發展,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