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開展省內首例“腹腔鏡下臍疝修補術”療效好
近日,我院普外科在省內開展首例“腹腔鏡下臍疝修補術”,為一患者解除了臍疝帶來的多年痛苦。
患者林女士,每當臨近夏日就煩惱不已,因為身患臍疝多年,臍部突出一個小饅頭樣的腫物,實在有礙美觀,求診多家醫院,均因傳統的開放術式創口大、瘢痕大而放棄手術。日前,就診我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翁山耕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予以施行“腹腔鏡下臍疝修補術”,術后第一天,患者就正常起居,多年隱患臍部的“小饅頭”不見了,她高興不已,連聲道謝,還后悔自己來遲了。
據翁山耕副教授介紹,臍疝多為先天性,好發于小兒,是腹腔內的腸管等臟器組織或脂肪通過臍環突出,給患者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傳統的方法是取10cm左右切口,分離并切除疝囊,縫合疝環。但其創傷、瘢痕大,易復發,又破壞了正常臍部外觀。而腹腔鏡下手術就像補車胎一樣往臍環破口處貼上一塊補片,徹底治愈,不易復發,該術式只需用遠離臍部的2個不到1cm的小切口,同時采取皮內縫合,瘢痕小不易發現,無需拆線,符合目前微創、美觀的外科理念。
打破傳統手術模式,根據患者病況,在門診可行疝修補術
最近,我院又引進國外最先進的局部麻醉技術,開展日間無張力疝修補術。這種手術在局部麻醉下施行,患者術后就能下床走動,進食,當天就能回家。術前不用禁食、不用插導尿管,恢復快,尤其受到老年病人的歡迎。普外科同時還打破傳統手術模式,根據患者病況,在門診就可施行疝修補術。
今年45歲的陳先生多年為疝氣所累,每次發作時痛苦萬分,分別就診省內多家醫院,可是一聽說疝氣手術要住院治療,術后要休息3個月,因為生意忙放不下,所以手術一拖再拖。近日因疝氣再次發作,他終于下決心到我院求診。
副主任醫師翁山耕接診后,立即為其安排在門診手術室手術。手術一結束,陳先生當天就回家了,完全不耽誤生意。術后,當陳先生了解到我院已經在門診開展疝氣修補術這項新技術5年了,也為沒能及時治療而后悔。
舉辦培訓班,為基層培訓更多的疝病治療醫生
我院普外科開展了腹腔鏡下包括斜疝、直疝、臍疝、切口疝在內的多種微創疝修補,已經成為我省唯一能同時為成人、兒童進行最先進的治療方法、技術最為全面的疝診療中心。醫療專家們深入研究,不斷提高技術水平,為疝病患者解除痛苦、為疝病患者提供最大的方便。為了普及疝病的治療知識,為基層醫院培養更多的疝病治療人才,近日,普外科舉辦“局麻下無張力疝修補術”培訓班,有12位基層醫生參加學習,翁山耕副教授結合臨床實際,為學習班作了題為“局麻下日間無張力疝修補術”的講座,同時舉例說明各種不同的疝的治療方法、手術術式,在疝的小天地里,做出了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