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真菌不會侵犯正常角膜,但當有眼外傷、長期局部使用抗生素、激素等情況時,非致病的真菌就可能變為致病菌,引起角膜真菌感染。真菌性角膜炎是嚴重的致盲性眼病之一,近年來在我國呈上升趨勢,在部分地區甚至躍升為感染性眼病的首位和角膜盲的首要病因。按地理緯度、氣候地貌及人口構成與我國相近的印度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推測,我國真菌性角膜炎每年患病人數達250萬。
國內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發現,真菌性角膜炎的首要好發因素是角膜損傷,而在損傷因素中又以植物性外傷最常見,故中、青年男性農民是這一疾患的高危人群。此外,濫用激素、配戴角膜接觸鏡也是真菌性角膜炎發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如前段時間“博士倫隱形眼鏡護理液”引發真菌性角膜炎的事故受到全球關注。秋季是農作物的收割季節,且氣候干燥、晝夜溫差大而適合真菌繁殖,因此,一直是真菌性角膜炎的高發季節。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治療真菌性角膜炎的關鍵。角膜潰瘍組織刮片查菌絲及真菌培養陽性是目前診斷真菌性角膜炎最有力的證據。對確診者,首先要進行規范的藥物治療。目前,臨床上所使用的大多數抗真菌藥物毒副作用大,作用普廣,眼部穿透性差,療效不確定,故臨床上尚無理想的特效藥物和治療方法。對于抗真菌藥物治療,我們有以下體會:(1)聯合用藥,聯合應用2-3種抗真菌藥物可增強抗真菌效能;(2)配合以角膜清創術,清創去除了壞死的組織,一方面有利于藥物的滲透,增強療效,另一方面去除了大量的真菌代謝毒素和蛋白溶解酶,減少對角膜組織的損害,通常間隔5~7天刮除一次;(3)根據病情調整用藥頻率,在早期一定要頻繁點藥,有條件的可以連續24小時不間斷用藥;隨著角膜潰瘍的逐漸愈合,要逐漸降低點藥頻率以利于角膜愈合;(4)堅持用藥,慎重停藥,待角膜潰瘍完全愈合后,還要堅持用藥1個月無加重方可停藥,若突然停藥,極有可能導致菌絲的再燃。真菌性角膜炎的病程緩慢,一般要2-3個月。藥物治療無效時,應準確判斷、及時改行手術(主要是角膜移植術)治療以保存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