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傍晚,家住龍海市板山鎮田邊村的陳春龍、王淑蘭夫婦一家5口人陪著命懸一線的兒子,十萬火急地從閩南驅車趕到我院小兒外科,求治于李篤妙主任。正準備下班的李篤妙主任接診時,見小兒下腹部皮膚嚴重感染,切口崩裂,腸管涌出腹外,情況危急,沒顧上喝一口水,當即為患兒施行急診手術,手術一直進行到深夜。
患兒父母介紹:兒子陳毅凱剛出生15個月,因發生腸套疊大便出血,于7月14日住進某市一醫院,醫院當即為其手術,可術后癥狀并未緩解,孩子肚子脹大,大便不通,日夜哭鬧;術后7天該院又為患兒做第二次手術,還做了腸造瘺,第二次手術后的第5天,當醫生給造瘺口換藥時,孩子一哭,整個刀口崩裂,孩子的腸都露出腹外;醫院又第三次給患兒手術,第三次手術后5天,孩子下腹部切口再次裂開。在18天內施行的三次手術均不成功,致使孩子下腹部皮膚一片潰爛,裂開的創口像個大碗口,露出的腸子還有兩個破口,大便從破口流出污染了所有腸管。面對這種不可收拾的場面,該院醫生只好用紗布捆扎住孩子的肚子,雖暫時止住腸管進一步外涌,但歷盡磨難的患兒已奄奄一息了。
我院小兒外科接診時,面臨一場挑戰和考驗:面對稚嫩又命懸一線的小生命,能否為其再次手術,手術能否救孩子一命?這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身經百戰的小兒外科主任、主任醫師李篤妙毅然決定:只有手術才能挽救孩子生命。術中,為了防止大便再次污染傷口,必須把原來造瘺的腸管改到離切口較遠的部位。但由于前面的多次手術,小兒的腸子已經粘成一團,施行這個步驟很艱難。更困難的是孩子腹部皮膚肌肉嚴重感染,缺損面積太大,按平時的方法,要把露出的腸子裝回肚子里,切口根本無法縫合。李主任根據自己豐富的臨床經驗及嫻熟精湛的技術,采用非常特殊的辦法,終于關閉腹部創口,手術進行了3個多小時。
在手術后的第一周里,為防止切口再次崩裂,李主任十分謹慎,每次親自給孩子換藥。護士長周宜玲和醫護人員一天十多人次到病床看護小毅凱。尤其是李篤妙主任更是關懷備至,一聽到孩子哭聲,就以為是小毅凱哭了,馬上跑過來觀察。在醫護人員無微不至的關心和治療下,兩周后,小毅凱腹壁上的創口慢慢長好了,孩子也不哭鬧了,正常的飲食也恢復了,小毅凱會笑了,他的奶奶、外婆、姑姑和父母親也破涕為笑了!
“手術三周過后,孩子可以出院了?!崩钪魅谓淮純焊改?,過了三個月,再抱寶寶來附一醫院,他將給患兒關上腸造瘺管,讓孩子同正常人一樣,大便從肛門口排出。
心存僥幸,來榕一搏的患兒父母看到孩子死里逃生,而且恢復這么好,說真是個奇跡。9月1日出院時,一家人誠心感謝我院小兒外科醫護人員恩同再造的大恩大德。
探討患兒陳毅凱病例時,李篤妙主任說,腸套疊是小兒常見病,4—7個月的肥胖兒最易發生,癥狀是大便出血。如果父母一旦發現小兒大便出血,就要及時到醫院就診?;鶎俞t院醫生在接診此類患兒時,應首先考慮是腸套疊,并及時手術治療。如果拖延治療時間,易造成腸壞死、切口崩裂等危及患兒生命的并發癥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