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身于中醫世家,自幼熱愛中醫。1964年福建醫學院畢業之后,即師從福建中醫學院院長陳國清教授,從事中草藥對炎癥性疾病的療效研究。在實踐中加深了我對中醫的熱愛,但甚感自己中醫基礎理論知識的淺薄,遂于1969年就讀福建醫科大學“西學中班”,結業后主持福建醫大附屬一院針炙科工作近三年,我在擁有48張病床的針炙科臨床實踐中,收獲頗豐,在那“一根針一把草”的浪潮中,我還稍有些名氣,但我清醒地感到自己的不足,我缺乏神經病學知識,曾將脊髓腫瘤的患者連續針炙治療半月之久,至今對此仍感內疚。于是1972年我又師從我省著名神經病學專家慕容慎行教授,從事神經病學臨床、教學、科研工作至今已35年。35年來在神經病學中西醫結合工作實踐中有了較大的收獲,在八閩大地的民眾中也有一點聲望,這時我非常想為福建省中西醫結合事業盡點綿薄之力,做一點有益的事。我有幸于2002年初,參加了第二屆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科專業委員會全體委員會議,會議之后,帶著主任委員孫怡教授的重托回到了福建,立即向福建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崔曉榕、肖欽朗兩位秘書長匯報,并建議盡早建立神經病學分會,得到了他們的大力支持,并獲得授權。自此我積極奔走,籌劃,利用我院神經科為全省神經病學工作中心的優勢,從近30余年來在我院神經科進修學習的近千名醫師中物色人選,向全省發出近百封征求意見信,并利用到全省各地會診、講學的機會宣傳中西醫結合、宣傳建立分會的意義,獲得了廣泛的支持。
35年來在神經病學中西醫結合工作實踐中有了較大的收獲,在八閩大地的民眾中也有一點聲望,這時我非常想為福建省中西醫結合事業盡點綿薄之力,做一點有益的事。我有幸于2002年初,參加了第二屆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科專業委員會全體委員會議,會議之后,帶著主任委員孫怡教授的重托回到了福建,立即向福建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崔曉榕、肖欽朗兩位秘書長匯報,并建議盡早建立神經病學分會,得到了他們的大力支持,并獲得授權。自此我積極奔走,籌劃,利用我院神經科為全省神經病學工作中心的優勢,從近30余年來在我院神經科進修學習的近千名醫師中物色人選,向全省發出近百封征求意見信,并利用到全省各地會診、講學的機會宣傳中西醫結合、宣傳建立分會的意義,獲得了廣泛的支持。
在福建省衛生廳中醫處、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的大力支持下,福建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經過近4個月的籌備于2002年5月成立。由于全體委員的努力,分會成立至今不到5年,我們召開了四次全省性中西醫結合神經科學術會議。我還以主任委員的名義與各地區醫學會聯合,在福州、廈門、泉州、莆田、漳州、龍巖、寧德等地區舉辦學術講座近20場,宣講中西醫結合發展史、常見神經癥候的辨證思路、常見神經系統疾病的中醫治療體會、中成藥的合理辨證使用以及中西醫結合論文的選題和撰寫的技巧等。通過以上活動,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廣大醫務人員,特別是基層醫務人員對中西醫結合的認識和興趣,打下了我們分會工作的較好基礎。我們分會成員非常團結,工作有聲有色,聲望不斷提高,現在要求入會者眾多,第二屆省分會成員達到80余名。我們工作成績得到了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的肯定,2005年授予我們分會為“先進專科分會”,我個人被評為福建省“先進分會干部”。
成績來自于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科專業委員會各位領導的指點,來自于福建省衛生廳中醫處、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的支持,來自于全體委員的努力,來自于全省神經病學工作者的協助。
我們能為福建省中西醫結合事業做點有益的事,是我們的責任,感到光榮。然而在總結經驗之時,深感還有許多欠缺,我們以往工作的重點都放在本省沿海地區及各大城市,而在醫療衛生力量比較薄弱的閩西、閩北地區及基層醫院,還有許多工作我們沒有做好。發展邊遠山區和閩西北革命老區的中西醫結合事業,將是我們第二屆委員會的工作重點,我們會繼續努力的。
近年來,許多同學朋友問我,你已是年近古稀之人,為什么還是那樣的執著,那樣的滿腔熱血一團火?!我表面上只能對他們點頭微笑表示感謝,然而我心中卻有個明確的答案,因為我是革命烈士子弟,我既是一個中國致公黨黨員,也是一個中國共產黨黨員。致公黨的入黨宗旨是致力為公,共產黨的入黨宗旨是入黨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