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一位在我院接受肝移植的病人康復出院。病人對劉景豐主任醫師及有關的醫護人員把他從死神手中搶救過來,挽救了他的生命而萬分感激。
患者陳某來自閩南,今年才34歲,1個月前,由于急性肝功能衰竭入住我院,經查血清總膽紅素高達945mmol/L,出現肝昏迷,生命處于垂危狀態,經過人工肝等內科治療后,病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我院肝病內、外科專家緊急會診,共同討論后,認為只有施行肝移植才能挽救病人生命。2月1日晚,劉景豐主任帶領醫療組為病人及時施行了肝移植手術,術后恢復順利。
劉主任在接受采訪時,重點介紹了肝移植的適應癥及術后存活率。
他說肝移植手術適用伴有重度肝硬化的中、早期肝癌病人和終末期良性肝病病人,術后能有效延長生命期,提高生活質量。隨著肝移植技術的逐漸成熟和經驗積累,肝移植越來越被接受和廣泛應用。目前國內外肝移植的手術成功率達90%以上,術后1和5年生存率達83~90%和70%,在國外存活期最長的30余年,國內最長的12年,我院最長的達6年。肝移植術已從開展初期的試用于生命垂危病人的最后一種挽救措施,逐漸發展成為終末期肝病的首選治療措施之一。因此,當終末期良性肝病病人經過常規內、外科治療不能緩解病情,出現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情況及預測病人的生存期不超過1年時,宜接受肝移植手術。這樣不僅可以避免病情過于危重導致手術風險過高,術后存活率低的狀況,還可以減少醫療費用,提高術后生存質量和生存時間,恢復至正常人的生活質量,甚至重返工作崗位。
劉主任指出,因為肝移植技術復雜,需要在多個學科、多種技術的緊密合作下完成。我院近7年對各種原因引起的終末期肝硬化病人進行肝移植治療,術后1、2和3年生存率分別達91.8%、87.5%和81.2%,獲得良好效果,出現一批術后長期正常生活和工作的人群,肝移植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在醫院具有豐富學術資源和先進技術條件的基礎上,目前已形成一個涵蓋肝移植各方面及諸環節的技術隊伍,由肝臟內科、肝臟外科、麻醉、重癥監護與管理、影像、護理等精干的醫護人員組成,為需要接受肝移植的病人開通了一條綠色通道:肝病專家能在病人病情需要進行肝移植的最佳時機作出科學決策,避免由于不恰當治療帶來的經濟浪費和錯過接受肝移植治療的時機和條件,從技術上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
據悉,我院肝病中心作為一種新的醫學服務模式,整合了與肝病相關的多學科的骨干力量,優勢互補,是集肝臟疾病的臨床、教學與科研于一體的高水平專業學科,是福建省肝病學會掛靠單位,學科帶頭人江家驥教授為中華肝病學會常務委員,劉景豐教授為中華外科學會肝臟外科學組、國際肝膽胰外科學會、美國肝病學會委員。我院肝移植技術的開展,為各種終末期良性肝病及早期肝癌并肝硬化病人帶來福音,使他們獲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