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主動脈瘤通過開放手術或腔內治療均可獲得滿意療效,但臨床上確有部分患者,由于瘤體部位特殊,開刀或介入治療均難于取得滿意結果。近10年來,我院血管外科與血管腔內專業組在成功治愈80多例主動脈瘤的基礎上,采用介入與手術聯合雜交技術治療難治性主動脈瘤?,F簡要介紹如下:
例一:患者,男,78歲,反復發作性胸背痛2年,CT檢查發現為胸腹主動脈瘤(Ⅱ型),瘤體累及腸系膜、腹腔干動脈。這類主動脈瘤傳統上能開刀治療,成功率只有50%,介入治療國內外無現成的支架,定做支架最少需要2個月,費用極高。我科經過充分準備,采用人造血管先行腹腔干、腸系膜上動脈左髂總動脈搭橋,隨后行胸腹主動脈腔內隔絕術(具體見圖1a-c)。術后病人恢復順利,2周后出院。連續隨訪一年半,無內瘺、瘤腔無擴大、支架無移位。
例二:患者,男,75歲,突發胸背部疼痛2周,先后按心絞痛、胰腺炎在院外治療,經SCT增強檢查示主動脈夾層Stanford-B型,第1、2、3破口均位于左鎖骨下動脈開口處,近心側內膜逆撕達無名動脈開口,左椎動脈優勢。因年齡大,無法承受開放手術,而按一般的介入治療,發生腦中風的可能性較大,我科先給病人做右頸總-左頸總-左鎖骨下動脈人造血管旁路術(如圖2a-c),以此為微創手術創造錨定區,2周后再行介入治療,術后病人恢復順利,4天后出院,隨訪半年,病人情況良好,無內瘺及支架移位,無中風發作。
例三:患者,男,92歲,腹主動脈、雙髂總動脈瘤、左側髂外動脈扭曲接近150度。單純開放手術或介入治療均有很高風險。我科給予植入Ⅱ型支架,同時行雙側股-股搭橋(如圖3a-d)。術后5天病人順利出院。
采用雜交技術治療主動脈瘤是主動脈瘤治療新突破,是技術水平標志,特別是第一例,是我國至今僅有的兩例手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