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張某,男,50歲,以“雙側腹股溝可復性腫物10年”為主訴,于10月5日就診我院普外科13區(qū),診斷為“雙側腹股溝斜疝”。經翁山耕副主任醫(yī)師、林春忠主治醫(yī)師認真研究其病情后,在石錚主任醫(yī)師的指導下,實施了“腹腔鏡全腹膜外疝修補術(TEP)”,手術獲得圓滿成功,患者術后第2天就下床自由活動,第3天即出院。
對該患者的“雙側腹股溝斜疝”若施行常規(guī)的疝修補術,需在其下腹部雙側各切開一個長5cm左右的切口,而TEP手術只要在下腹部戳3個0.5~1cm長的小口,就能完成單側或雙側的腹股溝疝修補術,該術式具有傷口小、美觀、效果好、痛苦小的優(yōu)點。
腹股溝疝是因為腹壁存在薄弱、缺損,腹腔內腸管、網膜經缺損處膨出而形成。因此,疝修補術的關鍵就是修補腹壁缺損。當前,成人疝修補術都需要在缺損處補上一塊人造補片,常規(guī)的疝修補術一般將補片放在腹壁缺損的外面,而TEP手術是經腹膜外途徑將補片放在腹壁缺損的內層,這樣,腹腔壓力越大,補片貼得越緊。從理論上講,這種修補法最牢靠,最不容易復發(fā)。同時實踐也證明了這種新術式的優(yōu)點,病人術后就可以下床行走,恢復更快。
翁山耕副教授去年已開展全省第1例“腹腔鏡腹腔內疝修補術(IPOM)”,但TEP與IPOM相比,手術難度更大,技術要求更高,最大的優(yōu)點是手術不進腹腔,減少了術后腸粘連的危險。該手術的成功開展,標志著我院普外科腔鏡微創(chuàng)技術水平又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