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閩南分院外科首次為一名左下肢急性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女性患者植入腔靜脈濾器,在下腔靜脈中撐開一把“保護傘”,有效地阻止了溶栓治療過程脫落碎栓引起的致命性肺動脈栓塞。日前,在辦理出院手續時她感慨萬千,甚至還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今年50歲的卓女士,入院前兩天因左腿突發腫痛,無法下地走動,在家人的幫助下到閩南分院就診。經院本部下派的血管外科專家張金池副教授、副主任醫師對其下肢深靜脈造影檢查顯示:患者左下肢急性深靜脈血栓形成。醫生積極進行深靜脈內溶栓治療,為了防止在進行血栓內碎栓和血栓內大劑量溶栓過程中血栓脫落,引起致命性肺動脈栓塞,張主任特地交代病人左下肢抬高、避免擠壓和按摩等。這著實把卓女士嚇了一跳,好端端的身體怎么癥狀就如此嚴重呢。
經過與病人和家屬以及閩南分院有關領導多次溝通后,張金池副主任克服了重重困難,決定給患者作下腔靜脈內濾器植入術。當患者剛聽到要放濾器時,心都提到喉嚨上來,但她相信分院外科技術過硬,心情很快恢復平靜。手術時,張醫生在X光透視監視下熟練地利用導管內推進器把濾器準確放置于右腎靜脈開口下方的下腔靜脈處。令卓女士吃驚不已的是只用了10多分鐘就給她身上安裝了一把“保護傘”,更令她高興的是,她不僅有了對付肺栓塞的時尚“護身符”,而且手術創傷輕微,手術當日即可進行一些活動。
閩南分院首次植入的腔靜脈濾器位置準確,經大劑量溶栓治療后,病人的左下肢腫脹完全消失,現已康復出院。該新技術的成功開展,乃是泉州地區的首例,它擴大了閩南分院在閩南地區的社會影響力。
據張金池副主任介紹: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生活條件的改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率明顯增高,該病多見于骨科、婦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等術后病人,在腫瘤科、內科也時有發生。常表現單側肢體的突發腫脹、疼痛,嚴重的股靜脈血栓可引起動脈痙攣導致“股青腫”,表現為皮膚水皰、動脈搏動消失、肢體厥冷、甚至壞疽。下肢深靜脈血栓本身對人體無太大妨礙,但是血栓脫落可以導致致命性的肺動脈栓塞并發癥,據文獻報道,下肢靜脈血栓脫落造成肺栓塞率高達67%~79%,死亡率高達20%~30%。因此,為了避免肺動脈栓塞的發生,多數學者認為在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診斷明確后,對于急性或慢性期急性加重,經造影證實為長段、游離的深靜脈血栓,應盡早放置腔靜脈濾器,以預防致死性肺栓塞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