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行醫40余年,先后得到陳國清、慕容慎行、王耀華、楊任民教授等多位前輩的教導,他們在我醫學專業行程中的不同站點,指引、激勵著我順利前行。
1964年8月我畢業于福建醫學院,分配到福建中醫學院后,師從院長陳國清教授,從事中草藥對感染性疾病的療效研究。陳院長博學多才,在他身上我學到許多知識。他說:“中醫是國寶,我們不能學了中醫反中醫,對中醫信則靈,你信它,就會去實踐,在實踐中才能發現良與莠,才有批判性繼承發揚可言。”遵照陳院長的指點,我邊學習邊實踐,打下了較好的中醫理論基礎,為爾后進行中西醫結合的研究積聚了后勁。陳國清院長為我撥亮了第一盞醫學行程上的指路明燈。
1971年,國家百業待興,醫大附一醫院也在重建中。經過“文革”洗禮的我,在醫學專業道路上步履彷徨,是慕容慎行教授引導我走上神經病學專業道路。他還諄諄教誨:“做醫生要有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還要有實力,也就是要有真才實學。”這些話一直鞭策著我,伴隨著我走過30余年的神經病學專業之路。尤其是恩師的“慎行”名字亦如他那嚴謹的醫德醫風一樣,成為我一生的座右銘。
在中西醫結合臨床實踐中,我長期以現代醫學知識去解析中醫理論和臨床現象,并獲得一些研究成果。如在研究多發性硬化時,根據神經電生理研究發現“脫髓鞘神經遇熱時傳導速度變慢,遇冷時傳導速度變快”的現象,提出多發性硬化多屬中醫肝腎陰虛,建立滋陰補腎方法治療,獲得了較好效果。但在臨床觀察中,遇到多發性硬化患者出現舌淡苔白,脈細緩;唇青舌紫,脈細遲澀;舌苔黃膩,脈濡數或弦數有力等脾胃虛弱、濕熱、血瘀現象時,我就茫然不知所措。這時得到了本院已故中醫科主任王耀華教授的點撥。他說:“你發現多發性硬化多屬肝腎陰虛,建立滋陰補腎方法治療,并自創平復湯預防多發性硬化復發,是對中西醫結合事業的一大貢獻。但要知道影響疾病的內外因素甚多,如長期應用皮質激素即可傷脾胃,致濕熱、血瘀,一定要緊握辨證論治這把金鑰匙”。王教授言語不多,卻能撥開云霧見青天,令我頓時感悟,明白了單純以西醫知識是不能完全解釋中醫理論和臨床現象的。西醫辨病與中醫辯證相結合,仍然是目前中西醫結合的可行辦法。王耀華教授的教導,使我真正懂得什么是中醫。
當我在中西醫結合神經病學臨床工作實踐中有了一點收獲,想為發展我省神經病學中西醫結合事業做點貢獻而又無從著手時,遇到了安徽省神經病學研究所所長楊任民教授。楊教授知識淵博,為我國中西醫結合治療肝豆狀核變性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崇拜他,他關心我。他曾力薦我參加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科專業委員會,并建議:“你應該爭取把福建省熱愛中西醫結合工作的神經病學工作者組織起來,為促進你省中西醫結合事業做貢獻”。楊教授給我指出了方向,我為此積極奔走、籌劃。在省衛生廳中醫處和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的大力支持下,福建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于2002年5月成立。經全體委員的努力,分會成立至今不到4年,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分會聲望不斷提高,得到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科專業委員會的多次表揚,獲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的肯定。2005年福建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授予神經病學分會為“先進專科分會”,我個人被評為福建省“先進分會干部”。每當看到我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時,腦海里總會泛起對楊任民教授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然而前方燈塔上的航燈常常會指引著人們順利地走過許多彎彎路。回首航程,點點燈光與天上星星連成一片,閃爍著同樣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