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1期) 與糖尿病作斗爭的病人,必須駕馭好五套馬車,即掌握以下五個方面的知識:
一、糖尿病知識教育:使你了解自己疾病的知識。增強糖尿病知識,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糖尿病的良好控制和達到治療目標,要求至少一個半醫生來完成。一個醫生為專業醫師,半個醫生意指糖尿病本人必須成為自我保健、自我護理的醫生。為此我院內分泌科于每月最后一個星期六上午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住院部十四樓多功能廳定期進行糖尿病教育,講者為資深內分泌醫生。
二、飲食治療:使你擁有正確健康的飲食計劃。糖尿病飲食控制十分重要。蛋白質、脂肪、碳水化物要有一個合適的比例,具體需要你的營養師或醫師按勞動強量的大小為你量身定做。要定餐定量,多吃高纖維飲食,如粗糧、蔬菜、蘑菇、木耳等等,不要食不厭精。要清淡飲食。清是少油,肉不要太肥,炒菜油不要太多,包括干果也不要吃得太多。淡是不要甜、太咸,太甜造成血糖高,咸容易升高血壓。另外,要提醒大家注意幾個誤區。許多人認為,專家建議多吃高纖維飲食,就大啃玉米、番薯,其實玉米、番薯都屬于碳水化合物,也有量的限制。一些人聽說南瓜有益于糖尿病,就大吃特吃,但南瓜含糖,多吃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多吃了南瓜就必須減少主食的量。
三、運動治療: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輕中度高血壓,改善心肺功能,減輕體重,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減輕胰島素抵抗,改善糖耐量,改善脂代謝。
持之以恒地鍛煉,每天至少三十分鐘,要量力而行,不需激烈運動,適可而止。進行有氧運動。就是強度不是很大,時間比較長,全身都能得到鍛煉的運動,什么方式都可以,走路、慢跑、打球、跳舞都可以,但是要堅持。
四、藥物治療:使你掌握正確的口服藥物和胰島素治療方法,擁有戰勝糖尿病的有利武器。具體需要與你的專科醫生溝通。
五、血糖監測:使你隨時掌握自己的病情。初用降糖藥物者,血糖監測應不少于1/周;血糖控制不良正在調整降糖藥物用量者,宜一周2次;換用降糖藥品種時,宜一周1~2次;使用胰島素治療調整劑量者宜一周1~2次;血糖控制穩定的門診患者宜一月2~3次;糖尿病癥狀加重時應立即監測、發生急性代謝紊亂并發癥時應多次監測,間隔以小時計。
糖尿病什么叫控制好?至少要達到四項標準。第一是體重達標、二是血糖達標、三是血脂達標、四是血壓達標。北京301醫院內分泌科潘長玉教授說:"治療糖尿病在控制血糖的同時,一定要注意患者的血壓、血脂等其他綜合指標,并以治療胰島素抵抗為根本,在降糖的同時保護β細胞功能,以達到長期穩定降糖的效果,減低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2型糖尿病的治療觀念已經從單純強調控制血糖轉變為全面的糾正代謝紊亂,包括肥胖、血脂異常、高血壓、高凝狀態、高血糖等。
控制體重。我們算自己的體重是否合適,計算體重指數,拿體重多少公斤,身高多少米的平方得出一個數來。正常人應該在23以下,如果23到25就超重了,就得注意了。如果到25以上就到肥胖了。醫生這么算比較容易,病人算比較復雜。也有簡單的辦法,就是身高減去 100,體重(公斤)不超過這個數就可以了,超過這個數就得減肥了。肥胖看胖啥部位。我們經常把肥胖比做蘋果型肥胖還是梨型肥胖。蘋果是圓的,胳膊細細的、中間胖,對身體特別不利,脂肪都堆積在離心臟近的地方。梨是上面瘦下面胖,雖然比達標相比危害高一點,但比蘋果型好一些,也要注意。
另外是血糖,血糖控制不好容易產生并發癥,微血管病變和血糖的關系是最密切的,包括腎臟、眼睛和神經并發癥。另外血糖控制好還有一個意思,高血糖可能會對胰島進一步毒化,醫學上稱糖毒性作用,最終使病人的胰島功能衰竭,不得不用胰島素控制血糖。空腹血糖最好控制在6.1mmol/L以內,餐后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