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住院期間,我有幸看到貴院創辦的第13期《附一風貌》,為貴院取得的豐碩成果感到由衷的高興。在興奮的同時,我也很想吐一吐我的心聲。
我是一個73歲的殘年老人,也是一個離休干部。按規定,我可以選3個醫院就醫。附一雖好名聲在外,但為求近,就在離家近的醫院就診。2004年11月,住院檢查,發現腸有問題,需做手術。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還要開刀?我雖經受過戰爭洗禮,可晚年了,還要受手術之苦,真是心亂如麻。我的子女、戰友異口同聲地說,到附一醫院找一個叫郭平凡的主任醫師,聽說他的醫術很精湛。我立馬退出一個名院,沖著郭平凡主任醫師到附一醫院來。
見到郭平凡主任時,他笑容可掬,態度和藹親切,我覺得壓力減輕了許多,我下決心,就把生命交給他了!抱著這種信任,請郭平凡主任為我手術,手術順利成功。手術后的種種見聞,令我感動不已。
手術后,我住進7層1號病房,郭主任的辦公室就在隔壁,他除每日的正常查房外,得空經過我們的門口,都會進來看望他主管的病人,或解答病人提出的一些問題。他熱情的態度和認真負責的精神,在我們病人心中泛起的感激之情難以言表。在病房中,病人都互相打探:有沒有給醫生送紅包?病人都說沒有,郭主任就更沒有收紅包。有的病人還說,有時主任怕病人不放心,暫時收下,等手術后退還病人,還說附一醫院醫風好!也聽我的戰友說,郭主任的愛人特同情患者,常常告誡郭主任不能收紅包。
住在3號床的一位病人面臨截肢的萬分不幸,郭主任對她特別關心,一位大主任還親自給她綁腿布。有時手術很遲下臺,頭上還戴著手術帽,就匆匆趕到她的床前看望她。我們病人都說,遇到這樣的好醫生真是不幸中的大幸。
有一天,我到醫生辦公室問事情,已是下午3點多了,見到郭主任剛做完手術,精疲力盡地在吃一盒冷快餐。每周雙休日,我們也能看到他的身影。這說明他把醫院當成自己的家。
在很短的時間里,我從郭主任種種細微的行為中看到他的風范:是一種敬業精神,是一種醫德,是一種良心。不象有些人說的“現在世風日下,醫院醫生都為了錢。”病人們對郭主任的評價很高,這就是群眾對郭主任的口碑,這種口碑和金杯、銀杯相比,價值更高。但愿有著這樣好口碑的醫生越來越多,那是千萬個在生命線上掙扎的病人之幸。
口碑的醫生越來越多,那是千萬個在生命線上掙扎的病人之幸。我病愈之后,希望余年不要再和郭主任打交道,但我會永遠記住他,并祝福他家庭平安幸福,事業上順風、順水,并祝普外科的張金池副主任、蔡方剛醫生、黃梅蘭護士長一切都好。今借貴刊一角,訴說我們的心情。 謝謝!
住址:鼓屏路18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