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隨著寒流飄然而至,氣溫突然下降;春天陰晴不定,溫差變化較大,有的孩子適應不了,動輒感冒、發燒。而由此引起的種種疾病又是反反復復,很難收尾,讓父母很是心痛,為此他們常常問醫生有什么好的預防辦法。其實,只要從孩子衣食住行等方面多留心,就能基本保證兒童健康度過冬春季節。下面介紹幾點預防辦法僅供參考。
1、防寒保暖 冬季,防寒保暖是首要舉措,尤其要注意背暖、臀暖與足暖,此舉明顯減少孩子罹患感冒、氣管炎乃至肺炎的危險。給孩子選擇一件合適的棉背心可保背暖;穿上封褲襠可保臀暖;至于足部保暖則須采用綜合措施,如選擇柔軟暖和的棉襪、棉鞋,并墊上羊毛氈墊,晚睡前用溫熱水洗泡腳并按摩,白天鼓勵孩子多活動,促進足部的血液循環而增強耐寒力。但是,衣著保暖要適當。有些家長怕孩子受涼總要給孩子穿著厚厚的棉衣。嬰兒的體溫與成年人差不多,只是他們的體溫調節中樞功能較差,遇過冷或過熱是不能恰當調節。衣著過多或過厚會使寶寶體內喪失過多水分,嚴重時還會發生脫水熱,出現高燒、精神萎靡不振、吵鬧、拒食等情況。因此,從醫學上來講,穿衣服適中,不要穿得過多。做到“兩少一多”,即日常穿衣要比成人少一件,蓋被要比成人少一層,而活動中要注意多帶一件衣服,活動后及時添加。孩子容易出汗,可以隨時準備一條大手帕或小手巾貼在孩子背上,等孩子出汗后,就把濕手帕去掉或換一張干手帕,這樣孩子背上始終是干的,就不容易著涼了。春季溫差大,俗話說“春捂秋凍", 春天回暖,要逐漸減少衣著,避免受涼。
2、環境適宜 冬春轉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發季節,冬春季節室內外溫差過大,如果窗門緊閉,室內空氣流通差,微生物的密度就高。冬季空氣濕度低,一般只有20%左右,孩子在室內活動的時間較長,長期處于這種環境的寶寶,患呼吸系統疾病的幾率明顯增加。所以應注意每天定時開窗通風。同時保持室溫在18-22℃,空氣濕度保持在50%左右,冬季家長可以使用加濕器,或采取反復拖地、在暖器上搭濕毛巾等辦法,盡量保持小兒呼吸道濕潤,減少被病菌侵襲的機會。
3、堅持戶外活動 人體多次反復接觸冷空氣后,其調節反應的靈敏度可得到提高,反應速度也會加快,從而起到保護機體,免受寒冷損傷、預防疾病的作用。所以,應該堅持讓孩子做戶外活動,天氣冷可選擇太陽光充足、風較小的時候,讓孩子在大自然中活動半小時到一小時,可提高小兒的體質。但冬春交季時節,盡量不要帶孩子到人多的場合,以免感染某些呼吸道的傳染病。
4、合理飲食 合理調配飲食可增加機體抗病力。嬰兒最好要用母乳喂養,適時添加輔助食品。除了母乳喂養外,應根據小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及時添加輔食,補充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新鮮的水果、蔬菜、蛋魚及肉類,均衡營養,防止偏食及挑食,適量補充水分,防止呼吸道干燥,以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但沒有必要額外給予其它什么滋補營養品。
5、提升抗寒能力 冷鍛煉也是一種增強抵抗力相當有效的鍛煉方式。它會促進孩子的新陳代謝,增強心肺的活動功能,供給身體熱量,提高免疫和抗病能力。而冬春季正是進行冷鍛煉的大好時機。辦法很簡單:逐步降低每天洗臉水的溫度,直至冷水洗手、臉,甚至擦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