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日前,我院普外科與小兒外科聯合為一例“先天性巨結腸”患兒成功實施“腹腔鏡下行巨結腸根治術”,僅用了3個小時,就解除了該患兒長達8年飽受便秘折磨的巨大痛苦,“享受”到了一個兒童正常排便的“快樂”。據悉,該手術是我省科技廳立項科目,全省尚屬首例。
莆田男孩鄭某,出生不久就患上便秘,每天都要使用開塞露、吃瀉藥或者洗腸來“解決問題”,即使這樣,他也只能每星期甚至半個月才能排出一次大便,8年來全家痛苦不堪。
10月8日,一家人懷著一線希望來到附一醫院求診。當時患兒的病情已十分嚴重,肚子脹得象倒扣著一面鼓,肺部受到擠壓而呼吸困難,長期糞便蓄積而產生的毒素已被身體吸收,從而嚴重影響生長發育,面色青黃,8歲的孩子個子只有4、5歲高。經附一醫院檢查確診,他得的是“先天性巨結腸”病,因結腸有一段沒有神經,長期處于收縮狀態,使大便不能排出,長久以來,上部結腸被積存的糞便逐漸撐大,腸管直徑由5厘米被撐到10厘米,神經也受到嚴重損傷。
確診后,附一醫院普外科石錚和小兒外科李篤妙兩位醫術精湛的主任醫師決定聯手為患兒手術,他們經過認真的研究和嚴密的設計,制定出了完善的治療方案。經過連續19天的洗腸后,10月27日,患兒被推進了手術室,專家為其進行一種全新的手術方法——腹腔鏡下行巨結腸根治術。經過3個小時的奮戰,手術終獲成功,11月5日患兒康復出院。
據專家介紹,應用微創外科治療小兒巨結腸是福建省科技廳2003年委托附一醫院普外科的省科技基金項目。由于超聲刀具有快速止血的功能,術中患兒出血少、創傷小、痛苦輕,只用 3個小時就結束了患兒8年的痛苦,患兒一家衷心感謝附一醫院為他帶來新生,同樣也感受科技發展帶給人類的福音。
專家提示:遇到新生兒出生后不久出現腹脹、嘔吐、便秘等癥狀,有可能患了先天性巨結腸,家長應盡快帶孩子到正規醫院進行診治,避免將便秘看成是“小毛病”而延誤病情,造成嚴重后果。